水資源與環境學院前身為1952年成立的北京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系。經過近60年的發展和建設,現已成為我國以地下水為特色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60年來學院的相關學科和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各類本科生5600余名,碩士研究生700余名,博士研究生300余名。我院畢業生中很多已成為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如中科院院士汪集旸和程國棟、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等。畢業生遍及國土資源、水利水電、水資源、地質、環境、城建、交通、能源、化工等行業,應屆畢業生的供需比一直保持在1:3左右,近幾年就業率均超過96%。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全社會對水資源需求的劇增和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為我院畢業生的就業和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
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為:在水資源與環境兩大領域內,以地下水研究為特色,建設高水平的學術創新隊伍,形成國內一流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中心。
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師52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4人、講師1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占94%。
辦學規模:在校本科生540余人、碩士生400余人、博士生100余人。
學科與專業建設:
博士后流動站:環境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
博士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水文地質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其中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有環境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
碩士專業:生物學、水文地質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專業學位專業有環境工程、水利工程、地質工程
本科專業:環境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重點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水文學及水資源,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和北京市特色專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實驗和實踐教學:
學院現有地下水循環與環境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包括水分析實驗室、環境化學實驗室、水力學實驗室、地下水物理模擬實驗室、水處理實驗室、環境微生物實驗室、環境數值模擬實驗室、巖土環境工程實驗室、地質災害監測實驗室、包氣帶水分運移實驗室和地下水循環實驗室等。在周口店地質實習基地基礎上,我院設有河北秦皇島柳江盆地水文地質專業實習基地,建有北京市排水公司環境工程實習點,建成產學研創新基地2個,為實踐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科學研究:
學院涉及的科學研究領域有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工程水文學、地下水系統模擬技術、環境水文地球化學、地下水環境工程、水處理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等。承擔‘863’、‘973’、‘十一五’國家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重大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省部級一、二等獎11項。在地下水科學研究領域中,特別是裂隙水滲流、地下水污染控制、地下水資源評價管理、海岸帶地下水和地下熱水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國際交流:
近幾年,我院廣泛開展了與美國、加拿大、日本、荷蘭、德國、以色列等國家在科研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國際合作,每年都邀請國外著名學者來學院開辦講座或作學術報告,并派遣教員出國進修和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2004年成功舉辦了面向非洲國家開辦的“干旱、半干旱地區地下水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培訓班,2005年主辦“地下水科學的機遇與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主辦“第二屆”中日環境論壇、“干旱區生態水文學”國際學術會議。
水資源與環境是21世紀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主要問題,學院的全體師生將以此為發展方向,以“求真務實、自強不息”的精神,按“特色加精品”的辦學理念,努力營造“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與時俱進,為建設地下水特色的國內一流的教學科研中心而努力奮斗。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