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將在9月份進行,希望廣大考生認真復習,順利通過2014年執業醫師考試。
內治法主要是通過內服藥物以達到全身治療的方法。可按中醫辨證原則來選方擇藥。但重點應放在臟腑、經絡、氣血與筋骨等方面。它通常分為三期用藥。
一、早期──血腫形成期──以攻利為主
損傷后,經脈受損,氣血運行受阻,血滯不散,形成血腫產生疼痛,瘀血不散則新血不生,影響損傷的修復,故受傷后對于有瘀血停滯者應采用攻下逐瘀法,如桃核承氣湯、大成湯等。此法為下法,對年老體弱、氣血虛衰、失血過多及妊娠、產后、經期應禁用或慎用。對于氣滯血瘀、局部腫痛,因各種原因不能猛攻急下者可采用行氣活血法,如復元活血湯、膈下逐瘀湯、順氣活血湯。對于創傷感染者可采用清熱涼血法(包括清熱解毒法、涼血止血法,如犀角地黃湯、五味消毒飲等。)
二、中期──以和營為主
中期局部腫脹消散,軟組織內可有硬塊,骨痂剛剛形成但不牢固,可采用和營止痛法、接骨續筋法、舒筋活絡法,如和營止痛湯、接骨紫金丹、舒筋活血湯。
三、后期──以補益為主
骨折已連接,經絡疏通,瘀血已去,但筋肉萎縮,肢體乏力,脾胃虛弱。此時應強筋壯骨、固本培元、健脾和胃。常用補氣養血法、補養脾胃法、補益肝腎法、溫通經絡法。方如:八珍湯、健脾養胃湯、壯筋養血湯、獨活寄生湯等。
但是骨傷科三期用藥不是機械地搬用而是臨證中靈活運用,審慎辨證,抓住主要矛盾,攻其一點,波及一般,補其一虛,拯救全面,從而得到事半功倍之效。
更多信息請查看醫學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