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用物理學專業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電子信息技術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具備扎實的應用物理學專業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設計能力。能在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和區域經濟社會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和相關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二)規格要求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具有較好的共處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掌握物理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受到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的初步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適應高新技術發展的需要;具有較高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具備從事本專業及相鄰專業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3.掌握電子信息技術與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具有對問題的總體把握、歸納和處理的能力,具備較強的實驗動手和設計能力。
4.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方法;具有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5.具有一定的體育和國防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質,達到國家有關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
6.對應用物理學科前沿和熱點問題有一般的了解,對高技術領域、計算機和電子信息技術等涉及到的基本問題、難點問題、發展趨勢有一定的了解。
(三)專業方向與業務能力
本專業學生要系統學習和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較強的專業實驗實踐技能和科學創新能力。系統學習所選定的重要技術領域的基礎知識。具有初步獨立從事本專業相關的科研、教學、技術應用和創新工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自我知識更新能力和適應能力,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或直接面向社會選擇奠定基礎。
應用物理學專業下設兩個專業方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方向、凝聚態物理方向及計算機與控制方向。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方向的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系統的數學、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2)掌握較堅實的物理學基礎理論、較廣泛的應用物理知識、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能;(3)培養具有較扎實的數學、物理基礎,受到比較嚴格的物理思維和實踐能力的訓練,熟悉物理和光電信息有關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方法,具備向其它相近應用學科發展的素質。(4)了解光學、通信、原子物理應用、光電子技術、材料科學等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相關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側重于光、電、磁等物理量的自動檢測。通過科學實驗與科學思維的訓練,學生可具備本學科及跨學科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5)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最新參考文獻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凝聚態物理方向的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系統的數學、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2)掌握較堅實的物理學基礎理論、較廣泛的應用物理知識、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能;(3)了解凝聚態物理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相關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4)了解相近專業以及應用領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識;(5)具備運用凝聚態物理、材料物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技術開發、應用研究、教學和相應管理工作的能力;(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最新參考文獻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計算機與控制方向的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主要面向工控產品的制造、銷售企業及各類擁有自動化生產制造設備的生產企業,在設備的運行維修部門從事計算機控制系統及設備的裝配、調試與運行維護工作。(1)在各類生產企業中擔任計算機控制設備、自動生產線及電氣設備的日常維護人員。(2)在計算機控制設備制造、銷售企業的擔任產品的裝配調試、營銷和技術支持人員。(3)在自動化技術相關公司從事基于PLC應用系統的設計、施工及工控設備的維修工作。(4)在電子產品制造企業從事智能電子產品的設計、生產工作。
二、主要課程
應用物理學專業(非師范):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實驗、理論物理、模擬電路及實驗、數字電路及實驗、電路分析及實驗、C語言程序設計、通信原理及實驗、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及實驗、嵌入式系統及實驗、電子測量技術及實驗、自動控制原理及實驗、高頻電子電路及實驗、數字信號處理及實驗、信號與系統及實驗、材料物理導論、半導體物理學基礎等。
三、主要實踐環節
應用物理學專業(非師范):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軍訓、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等。
四、學制、學位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畢業生可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