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目 錄
Ⅰ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要求
Ⅱ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一、考試基本要求
第1章 預備知識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二、考試內容
三、考核知識點
四、考核要求
第2章 基本數據結構及其運算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二、考試內容
三、考核知識點
四、考核要求
第3章 查找與排序技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二、考試內容
三、考核知識點
四、考核要求
第4章 資源管理技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二、考試內容
三、考核知識點
四、考核要求
第5章 數據庫設計技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二、考試內容
三、考核知識點
四、考核要求
第6章 編譯技術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二、考試內容
三、考核知識點
四、考核要求
第7章 應用軟件設計與開發技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二、考試內容
三、考核知識點
四、考核要求
Ⅲ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本課程的性質及其在專業考試計劃中的地位
二、本課程考試的總體要求
三、關于自學教材
四、自學方法指導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要求
附錄:題型舉例
Ⅰ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計算機軟件基礎是工業自動化專業、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敘述計算機軟件基本原理及其應用。本課程包括五個部分:計算機軟件概論、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及軟件工程,每一個部分都是計算機學科中的重要分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應考者能對計算機軟件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從而提高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和掌握正確開發應用軟件的方法。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計算機軟件的基本概念,軟件的分離和功能
2.系統的學習和掌握常用的兩類邏輯數據結構(線性表和樹),掌握他們的存儲結構和基本運算。
3.了解操作系統的分類,掌握操作系統的主要功能
4.學習和掌握數據庫的基本概念,掌握關系數據庫使用的基本方法
5.了解軟件工程的概念,了解結構化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本課程的先修課程為: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數據結構中存儲結構和基本運算的實現需要程序設計的知識及程序編制能力,教材中的實例都是用C++語言編寫,因此掌握C++語言的基礎知識是學習本課程的前提。
本課程的重點(或難點)章為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次重點章為第三章、第六章,一般章為第一章。
Ⅱ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一、考試基本要求
要求應考者理解和掌握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軟件工程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運用計算機軟件課程的相關知識進行案例分析及設計,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第1章 預備知識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領會算法的設計方法,并能夠分析算法的復雜度。
二、考試內容
*1.1 集合(注1)
*1.1.1 集合及其基本運算
*1.1.2 自然數集與數學歸納法
*1.1.3 笛卡兒積
*1.1.4 二元關系
1.2 算法
1.2.1 算法的基本概念
1.2.2 算法設計基本方法
1.2.3 算法的復雜度分析
三、考核知識點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設計基本方法
3、算法的復雜度分析
四、考核要求
識記:算法的基本概念。
領會:算法的基本特征、算法的復雜度分析。
簡單應用:算法設計的基本方法。
綜合應用:能夠運用本章所規定的基本知識分析具體的案例。
注1:考試內容部分標*的內容不考核,下同
第2章 基本數據結構及其運算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了解數據結構的相關概念,數據的邏輯結構和存儲結構及相互關系。要掌握數據結構的基本運算,包括插入、刪除、查找、修改和排序。掌握線性表和樹兩類邏輯數據結構,以及它們在不同存儲結構上的實現及相應算法。
二、考試內容
2.1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2.1.1 什么是數據結構
2.1.2 數據結構的圖形表示
2.2 線性表及其順序存儲結構
2.2.1 線性表及其運算
2.2.2 棧及其應用
2.2.3 隊列及其應用
2.3 線性鏈表
2.3.1 線性鏈表的基本概念
2.3.2 線性鏈表的插入與刪除
*2.3.3 帶鏈的棧與隊列
*2.3.4 循環鏈表
*2.3.5 多項式的表示與運算
2.4 線性表的索引存儲結構
2.4.1 索引存儲的概念
2.4.2 “順序-索引-順序”存儲方式
2.4.3 “順序-索引-鏈接”存儲方式
*2.4.4 多重索引存儲結構
2.5 數組
2.5.1 數組的順序存儲結構
2.5.2 規則矩陣的壓縮
2.5.3 一般稀疏矩陣的表示
2.6 樹與二叉樹
2.6.1 樹的基本概念
2.6.2 二叉樹及其基本性質
2.6.3 二叉樹的遍歷
*2.6.4 二叉樹的存儲結構
*2.6.5 穿線二叉樹
*2.6.6 表達式的線性化
*2.7 圖
*2.7.1 圖的基本概念
*2.7.2 圖的存儲結構
*2.7.3 圖的遍歷
*2.7.4 圖鄰接表類
三、考核知識點
1、數據結構的定義,數據結構的圖形表示
2、線性表、棧、隊列
3、鏈表的概念、鏈表的圖示方法、鏈表的基本運算
4、數組、及其運算
5、數、二叉樹
四、考核要求
識記: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鏈表的基本概念、索引的基本概念、樹和二叉樹的基本概念。
領會:各類數據結構的基本運算,樹和二叉樹的轉換,。
簡單應用:各類數據結構基本運算的圖示方法。
綜合應用:圖示法描述順序線性表的插入、刪除;鏈表的插入、刪除;二叉樹的插入和刪除。
第3章 查找與排序技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了解基本查找技術、哈希表技術及基本的排序技術;對二叉樹的查找也應掌握。
二、考試內容
3.1 基本的查找技術
3.1.1 順序查找
3.1.2 有序表的對分查找
*3.1.3 分塊查找
3.2 哈希表技術
3.2.1 哈希表的基本概念
3.2.2 幾種常用的哈希表
3.3 基本的排序技術
3.3.1 冒泡排序與快速排序
3.3.2 簡單插入排序與希爾排序
*3.3.3 簡單選擇排序與堆排序
*3.3.4 其他排序方法簡介
3.4 二叉排序樹及其查找
3.4.1 二叉排序樹的基本概念
3.4.2 二叉排序樹的插入
3.4.3 二叉排序樹的刪除
*3.4.4 二叉排序樹查找
*3.5 多層索引樹及其查找
*3.5.1 B-樹
*3.5.2 B+樹
*3.6 拓撲分類
三、考核知識點
1、基本的查找方法、順序查找、有序表達查找
2、哈希表
3、基本冒泡、快速排序
4、插入排序
5、二叉樹的概念、查找、插入
四、考核要求
識記:基本查找的方法,哈希表的概念,二叉樹的定義及概念。
領會:順序查找、有序表的對分查找、哈希表。
簡單應用:圖示法表示冒泡法、快速排序、二叉樹的插入刪除、二叉樹的遍歷。
綜合應用:能夠運用本章的常用的查找及排序方法分析給定的問題和案例。
第4章 資源管理技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操作系統是管理計算機資源的一種系統軟件,它是對裸機(不配有任何軟件的計算機)的首次擴充。它統一管理計算機的各種資源,如處理機、存儲器、設備、文件、作業等。
處理機管理、儲存管理、文件管理、設備管理和作業管理是操作系統所具有的五個基本功能,考生對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能有清晰的理解,掌握每種管理的對象、主要方法和要達到的目的。
二、考試內容
4.1 操作系統的概念
4.1.1 操作系統的功能與任務
4.1.2 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
4.1.3 操作系統的分類
4.2 多道程序設計
4.2.1 并發程序設計
4.2.2 進程
4.2.3 進程之間的通信
4.2.4 多道程序的組織
4.3 存儲空間的組織
4.3.1 內存儲器的管理技術
4.3.2 外存儲器中文件的組織結構
三、考核知識點
1、操作系統的功能任務、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操作系統的分類。
2、并發程序設計、進程
3、進程之間的通信、死鎖、P/V操作
4、多道程序的組織、作業調度
5、儲存空間的組織、界地址管理、分頁存儲管理、分段管理、段頁管理
6.文件的邏輯結構及物理結構
四、考核要求
識記: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領會:操作系統的功能任務、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操作系統的分類。
簡單應用:死鎖、P/V操作,分段管理,分頁管理,文件的邏輯結構及物理結構。
綜合應用:能采用圖示法綜合應用PV操作解決死鎖問題,應用儲存空間的組織相關知識解決段頁式管理的問題,應用文件管理的相關知識解決文件的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問題。
第5章 數據庫設計技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數據庫是信息管理中廣為使用的數據處理軟件,它能實現有組織地動態的儲存大量的關聯數據,方便用戶的使用。數據庫與文件系統的重要區別是數據的充分共享、交叉訪問、與應用程序的高度獨立性。
要了解數據庫系統的基本概念以及數據系統庫的優點,了解數據庫系統的體現結構。其次要求了解關系代數和關系數據庫的基本概念。
二、考試內容
5.1 數據庫基本概念
5.1.1 數據庫技術與數據庫系統
5.1.2 數據描述
5.1.3 數據模型
5.2 關系代數
5.3 數據庫設計
5.3.1 數據庫設計的基本概念
5.3.2 數據庫設計的過程
5.3.3 數據字典
三、考核知識點
1、數據的基本概念
2、數據庫的三個特點、數據庫通常具有的功能、數據庫管理系統中主要程序模塊的劃分。
3、數據庫系統的層次結構。
4、數據的描述、三種數據模型、實體
5、關系代數
6.數據庫的設計基本概念、設計過程、數據字典。
四、考核要求
識記:數據的基本概念、數據庫的設計基本概念。
領會:數據庫的三個特點、數據庫通常具有的功能、數據庫管理系統中主要程序模塊的劃分。數據的描述、三種數據模型。數據庫的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
簡單應用:關系代數,ER圖。
綜合應用:能夠運用本章所規定的知識分析一些實際問題和案例。
第6章 編譯技術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編譯程序是將源代碼翻譯成等價的目標程序的一種翻譯程序。通過本章的學習,應了解編譯程序的工作及基本組成。
二、考試內容
6.1 編譯程序的工作過程及其基本組成
6.1.1 編譯程序的工作過程
6.1.2 編譯程序的基本組成
*6.2 狀態矩陣法的編譯過程
*6.2.1 狀態矩陣法的基本原理
*6.2.2 狀態矩陣的壓縮
*6.3 詞法分析
*6.3.1 詞法分析的任務
*6.3.2 讀字符程序
*6.3.3 狀態矩陣法的詞法分析過程
*6.3.4 算術常數的識別和翻譯
*6.4 中間語言表示
*6.4.1 波蘭表示
*6.4.2 三元組表示
*6.5 語法的分析與加工
三、考核知識點
1、編譯程序的工作過程
2、編譯程序的基本組成
四、考核要求
識記:編譯技術的基本概念。
領會:編譯程序的工作過程、編譯程序的基本組成。
簡單應用:無。
綜合應用:無。
第7章應用軟件設計與開發技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軟件工程的最終目的是以最科學的方法獲取高質量的軟件產品,它研究如何應用一些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指導大型軟件的開發,在促進計算機的推廣應用及加快軟件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了解軟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及軟件詳細設計的表達,其次要領會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方法,測試與調試的基本方法,還有了解軟件開發的新技術。
二、考試內容
7.1 軟件工程概述
7.1.1 軟件工程的概念
7.1.2 軟件生命周期
7.1.3 軟件支援環境
7.2 軟件詳細設計的表達
7.2.1 程序流程圖
7.2.2 NS圖
*7.2.3 問題分析圖PAD
*7.2.4 判定表
*7.2.5 過程設計語言PDL
7.3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方法
7.3.1 應用軟件開發的原則和方法
7.3.2 結構化分析方法
7.3.3 結構化設計方法
7.4 測試與調試基本技術
7.4.1 測試
7.4.2 調試
7.5 軟件開發新技術
7.5.1 原型方法
7.5.2 瀑布模型
7.5.3 面向對象技術
三、考核知識點
1、軟件生命期
2、程序流程圖、ns流程圖
3、軟件開發的原則和方法、結構化分析方法及設計方法
4、軟件測試
5、瀑布模型、原型方法
四、考核要求
識記:軟件生命期的基本概念,應用軟件開發的原則和方法分類。
領會:程序流程圖,NS圖,結構化分析方法(SA法),數據流圖,數據字典,SD法,結構圖,。
簡單應用:測試的方法、白箱法、黑箱法、五類調試技術、瀑布模型。
綜合應用:能夠運用本章所規定的基本知識分析一些實際問題和案例。
Ⅲ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本課程的性質及其在專業考試計劃中的地位
計算機軟件基礎是工業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敘述計算機軟件基本原理及其應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應考者能對計算機軟件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從而提高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和掌握正確開發應用軟件的方法。
二、本課程考試的總體要求
本課程的考試,既要考核知識,又要考核能力。因此,在系統掌握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注重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包括本大綱所列出的考核點,在自學中注意各知識點、基本原理的比較,綜合和歸納,及其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同時要注意分析實際問題。
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每章先概述全篇的自學要求、考試內容,然后列出本章的考核知識點,再對考核知識點提出不同認識能力層次要求。本大綱各章規定的自學要求、考核知識及考核知識點的知識細目都是考試內容。
本大綱的考核要求分為“識記”、“領會”、“簡單應用”、“綜合應用”四個層次,具體含義為:
識記:能正確認識和表述科學事實、原理、術語和規律,知道該課程的基礎知識,并能進行正確的選擇和判斷。
領會:能將所學知識加以解釋、歸納,能領悟某一概念或原理與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間的聯系,理解其引申意義,并能做出正確的表述和解釋。
簡單應用:能用所學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確分析和解決較簡單問題,具有分析和解決一般問題的能力。
綜合應用:能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分析和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具有一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關于自學教材
指定使用教材:《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第三版),徐士良、葛兵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第3版。
參考習題集:《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第三版)習題解答,徐士良、葛兵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書號ISBN 978-7-302-23408-1。
四、自學方法指導
1、本課程自學對自學者來說是一門較難的課程。本課程考試內容覆蓋較廣,因此自學應考者必須注意全面、系統地學習,切忌猜題、押題。
2、本課程的每一章基本上是一門學科的內容,因此各章的內容學習方法有所區別。第二章數據結構及其運算是通過數據的邏輯結構、每種邏輯結構在計算機中的存儲結構以及在該種存儲結構上的相應算法這樣一套組織體系來學習的。要熟練掌握用圖示的方法來表明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其基本運算。第三章查找與排序,要掌握圖示的方法來表示各種查找、排序的步驟及結果。第四章操作系統的主要工作是管理計算機的硬件資源,考生要注意這條主線。第六章數據庫技術要了解數據庫的基本概念,掌握數據庫與其他文件系統的區別,從而對數據庫技術有深入的理解。第七章軟件設計與開發應用主要是學習軟件開發的過程,要對軟件開發的階段的劃分、各個階段需要對達到的目的以及采用的方法要有一個完整的了解。需要結合自己熟悉的實例來進線思考。
3、自學考試是終結性考試,自學應考者應具有一定的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本大綱對考核知識點及知識點下的知識細目所提出的具體要求,不要以為一道試題只考核一個知識點,有時還可能綜合考核多個知識點。因而在學完各章后,應及時對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進行歸納,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注意綜合應用的訓練。
4、本大綱分考試大綱說明、各章考試內容、考核知識點、考核要求,自學應考者必須全面閱讀。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要求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本大綱所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試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擴大或縮小考試范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試命題要覆蓋到大綱所列各章,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體現本課程的內容重點。
2、本課題在試題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一般為:識記占20%,領會占30%,簡單應用占30%,綜合應用占20%。
3、試題要合理安排難度結構,試題難易度可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度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易占20%,較易占30%,較難占30%,難占20%。必須注意,難題的難易度與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
4、本課程考試試卷采用的題型,一般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應用題。各種題型的具體形式可參加本大綱附錄。
5、本課程的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附錄:題型舉例
一、單項選擇題
1. 線性表在采用鏈式存貯時,其地址( )
A.必須是連續的B.一定是不連續的
C.連續不連續都可以D.部分是連續的
2.深度為5的二叉樹的結點最多有( )
A.10個B.16個
C.31個D.32個
二、填空題
1.軟件系統生存的漫長周期稱為_____。
2.有一個長度為n的順序表,在該表第i(1≤i≤n)個元素之后插入一個元素,需向后移動的元素個數為____。
三、名詞解釋
1.線性結構
2.樹的定義
四、簡答題
1.有一棵二叉樹如題1圖所示,試寫出該二叉樹的先序遍歷和后序遍歷序列。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