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是教育部為全力實施好發展中西部農村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確保2007年完成西部“兩基”攻堅任務,繼續組織實施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建設遍布鄉村學校的遠程教育網絡,改造中西部地區薄弱初中,建立和完善城鎮教師到農村任教服務制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要在兩年內免除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繼續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要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國家財政保障范圍,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大幅度提高農村中小學經費保障水平,讓所有農村孩子都能上學讀書,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
要普遍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必須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要組織實施好“一網兩工程”,以縣級職業教育中心為中心,組織各方面資源,形成覆蓋全國農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實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程”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培訓工程”,大范圍培養農村實用型人才,大幅度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要加強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建設,每個縣都要重點辦好一所職業教育中心。要加快教育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進一步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
教育部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要加快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有效統籌城鄉各級各類教育資源,送知識、送技術、送人才下鄉,滿足農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推進“農科教”結合,統籌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規劃,創新農民培訓機制,把農村學校建設成為推廣農業先進技術、提供經濟信息服務、普及衛生知識、傳播先進文化以及開展農村黨員教育和農民培訓的重要基地。要繼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支持和鼓勵高等學校特別是農業院校主動拓展為農服務的渠道和方法,積極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和輸送人才,引導和鼓勵大學畢業生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要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努力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全面提供科技服務,以科技進步引領新農村建設。
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只有發展好農村教育,辦好農村學校,才能將巨大的農村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才能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教育是現代農業的基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農村教育,培養新型農民,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力素質的軌道上來;教育是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石,改變農村面貌,建設好農民家園,必須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使全體農民各展其能、各得其所,多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