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注射用苯妥英鈉
英文名稱:Phenytoin Sodium for Injection
【成份】
苯妥英鈉。
【 適應癥 】 適用于治療全身強直-陣孿性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顳葉癲癎)、單純部分性發作(局限性發作)和癲癎持續狀態。也可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隱性營... 【用法用量】
5%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緩慢靜脈注射。抗驚厥 成人常用量:150~250mg,每分鐘不超過50mg,需要時30分鐘后可再次靜注100~150mg,一日總量不超過500mg。小兒常用量:靜注5mg/kg或按體表面積250mg/m2,1次或分2次注射。 抗心律失常 成人常用量:為中止心律失常以100mg緩慢靜注2~3分鐘,根據需要每10~15分鐘重復一次至心律失常中止,或出現不良反應為止,總量不超過500mg。
【不良反應】 本品副作用小,常見齒齦增生,兒童發病率高,應加強口腔衛生和按摩齒齦。神經系統不良反應與劑量相關,常見眩暈、頭痛,嚴重時可引起眼球震顫、共濟失調、語言不清和意識模糊,調整劑量或停藥可消失;較少見的神經系統不良反應有頭暈、失眠、一過性神經質、顫搐、舞蹈癥、肌張力不全、震顫、撲翼樣震顫等。可影響造血系統,致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罕見再障,常見巨細胞貧血,可用葉酸加維生素B12防治;可引起過敏反應,常見皮疹伴高燒,罕見嚴重皮膚反應,如剝脫性皮炎、多形糜爛性紅斑、系統性紅斑狼瘡。一旦出現癥狀,應立即停藥并采取相應措施 【禁忌】
以下情況禁用:對乙內酰脲藥有過敏史者或阿斯綜合征,Ⅱ~Ⅲ度房室阻滯、竇房結阻滯、竇性心動過緩等心功能損害者。
【注意事項】1.對乙內酰脲類中一種藥過敏者,對本品也過敏。 2有酶誘導作用,可對某些診斷產生干擾,如地塞米松試驗、甲狀腺功能試驗、使血清堿性磷酸酶、谷丙轉氨酶、血糖濃度升高。 3.用藥期間需檢查血象、肝功能、血鈣、口腔、腦電圖、甲狀腺功能并經常隨訪血藥濃度,防止毒性反應;其妊娠期每月測定一次、產后每周測定一次血藥濃度以確定是否需要調整劑量。 4.本品個體差異很大,用量需個體化。 5.下列情況應慎用:嗜酒,使本品的血藥濃度降低;貧血,增加嚴重感染的危險性;心血管病(尤其老人);糖尿病,可能升高血糖;肝腎功能損害,改變本 【藥物相互作用】
1 本品為肝藥酶誘導劑,提高藥酶活性,長期用藥不但加速自身代謝,還可加速其他藥物代謝。如飲酒、全麻藥、中樞性抑制藥或單胺氧化酶抑制藥等與巴比妥類藥合用時,可相互增強效能。
2 與口服抗凝藥合用時,可降低后者的效應,這是由于肝微粒體酶的誘導,加速了抗凝藥的代謝,應定期測定凝血酶原時間,從而決定是否調整抗凝藥的用量。
3 與口服避孕藥或雌激素合用,可降低避孕藥的可靠性,因為酶的誘導可使雌激素代謝加快。
4 與皮質激素、洋地黃類(包括地高辛)、土霉素或三環抗抑郁藥合用時,可降低這些藥物的效應,因為肝微粒體酶的誘導,可使這些藥物代謝加快。
5 與環磷酰胺合用,理論上可增加環磷酰胺烷基化代謝產物,但臨床上的意義尚未明確。
6 與奎尼丁合用時,由于增加奎尼丁的代謝而減弱其作用,應按需調整后者的用量。
7 與鈣離子拮抗劑合用,可引起血壓下降。
8 與氟哌丁醇合用治療癲癎,可引起癲癎發作形式改變,需調整用量。
9 與吩噻嗪類和四環類抗抑郁藥合用時可降低抽搐閾值,增加抑制作用;與布洛芬類合用,可減少或縮短半衰期而減少作用強度。
【藥理作用】
本品為抗癲癎藥、抗心律失常藥。治療劑量不影起鎮靜催眠作用,1動物實驗證明,本品對超強電休克、驚厥的強直相有選擇性對抗作用,而對陣攣相無效或反而加劇,故其對癲癎大發作有良效,而對失神性發作無效。其抗癲癎作用機制尚未闡明,一般認為,增加細胞鈉離子外流,減少鈉離子內流,而使神經細胞膜穩定,提高興奮閾,減少病灶高頻放電的擴散。
2 另外本品縮短動作電位間期及有效不應期,還可抑制鈣離子內流,降低心肌自律性,抑制交感中樞,對心房、心室的異位節律點有抑制作用,提高房顫與室顫閾值。
3 其穩定細胞膜作用及降低突觸傳遞作用,而具抗神經痛及骨骼肌松弛作用。
4 本品可抑制皮膚成纖維細胞合成(或)分泌膠原酶。還可加速維生素D代謝,可引起淋巴結腫大,有抗葉酸作用,對造血系統有抑制作用,可引起過敏反應,有酶誘導作用,靜脈用藥可擴張周圍血管。
【貯藏】
密封。
更多信息請查看神經系統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