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今,秦國因極力推行“商鞅變法”而使國力昌盛,以致最終實現一統天下的偉業。而清政府閉關自守,摒棄改革創新,終致喪國辱權、泱害國民。故此,創新是發展的推動器,惟有加快自主創新才能謀求全面發展。“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澤民曾高屋建瓴強調。而至今日,我國雖步入經濟快速增長的上升期,但卻凸現出許多有關創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礙發展的問題。據報道,中日雙邊貿易規模、最大的30種商品中,中方具有比較優勢的很少,多數是日本具有優勢的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創新水平偏低是我國目前亟待正視的問題。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創新觀念落后、創新能力不高、所需人才匱乏、體制不健全、科技水平較低等決定性因素阻礙發展。觀念是創新的源泉,落后的思想只會阻礙發展,又談何發展?所需人才匱乏,創新主體力量薄弱,只能是捉襟見肘,想促進社會快速發展談何容易?創新能力低下、體制不夠完善、科技水平跟不上發展的步伐,又如何促進發展呢?社會終究是向前發展的,落后就等于挨打。那么該如何才能提高自主創新水平,使我國步入更快發展的軌道呢?
首先,務必提高創新觀念,在思想上有新突破。觀念乃創新之本,失去創新的觀念,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政府要重視創新者的個性想法,鼓勵創新者積極探索,幫助扶持創新事業的發展。破除舊的傳統的觀念,樹立與時俱進、科學的發展觀念。加大社會宣傳力度,營造一個“創新光榮”的社會氛圍。
其次,務必創新先進技術,在生產力上有新突破。鄧小平曾高瞻遠矚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政府應成立專門研究技術開發的部門,組織專門人員進行創新工作。并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發明創造新技術,開創新領域,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再次,務必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在保障創新力度上有新突破。創新需要有環境,需要有健全的體制做堅強后盾。及時出臺有利創新的優惠政策,如減免稅收、撥款資助等傾斜性政策。堅持走政企分離的道路,鼓勵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法制法規,保障和維護創新成果。依法懲處侵犯個人、法人創新產權行為,行為嚴重者,追究其法律責任。
務必推行人才強國戰略,在人才使用上有新突破。堅持以人為本,重視人才的培養、任用。企業要搭建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臺,鼓勵人才自由創新。高校要加強人才的創新能力培育,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同時企業與高校應加大相互交流的層面、層次、廣度、 深度,創新出更多科技文化成果。“長城非一日之功,創新非片刻使然。”政府要從打造“服務型政府“為出發點,導航創新方向,維護創新環境,為社會培育出更多的創新人才,為實現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