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
學習目的和要求:過對本章的學習,了解黨的“十七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提出的背景,掌握“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義。
第一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的提出背景
黨的“十七大”報告根據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發生的重大變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明了前進方向,在黨的“十六大”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勾畫出我國到2020年的宏偉發展藍圖。我們黨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有著重要的背景。
一、經濟建設背景
我國經濟在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新的經濟約束條件。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指引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國民經濟保持周期上升階段的良好態勢,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連續5年超過lO%,2006年經濟總量達到2.6452萬億美元,躍升至世界第四位,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76萬億美元,躍升至世界第三位,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全面提高,經濟社會結構快速轉型,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社會政治大局保持穩定,以獨具特色的成功發展模式,創造了當今世界發展的奇跡。但是,我們也看到,我國經濟在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面對的約束條件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往長期面對的資金不足和產品短缺現象不復存在,新的約束條件正在呈現:國內儲蓄和消費失衡造成國內有效需求相對不足,大量生產能力依賴國際市場消化;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使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強化,土地、淡水、石油和重要礦產品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日益凸顯,勞動力素質不高對經濟的制約作用越發突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和不協調的矛盾對經濟持續增長的制約作用也日益擴大。這是黨的“十七大”報告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針對新的經濟約束條件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的經濟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