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工商管理學院:
1.郝云宏,男,1962年11月出生,陜西宜川人;西北大學經濟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后。現任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學企業管理學)負責人;是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浙江省優秀博士后。
2000年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社科基金項目5項;出版學術專著5部;在《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科研管理》《經濟學家》《經濟管理》等眾多國內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數十篇論文被轉載、收錄、引用和摘登,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
主要研究方向:(1)公司治理;(2)企業家行為;(3)企業社會資本與社會責任;(4)企業戰略管理;(5)企業經營績效綜合評價。
電子郵箱:haoyh@zjgsu.edu.cn
2.琚春華,男,1962年7月生,博士,博士生導師、教授, 浙江工商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浙江省重點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帶頭人,中國商業自動化標準化委員會委員,浙江省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杭州市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杭州市物流學會副理事長。
主要研究領域是企業信息化管理理論、電子商務與物流、決策支持系統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國家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省重大科技攻關課題、省重點科技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省社科重點基金項目等20多項;作為技術負責人參加國家、省部級項目10多項;主持和參加橫向開發課題20多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三等獎2次,杭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次,獲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三等獎各2次;共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被EI、ISTP收錄。出版學術著作2部,各類教材5部。
獲教育部骨干教師基金、包玉剛留學基金、教育部出國留學基金,曾在英國Aberdeen大學、美國Missouri大學、加拿大McMaster大學訪問學習,進行智能信息管理系統、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研究,在智能信息處理和電子商務領域具有一定的學術成果和影響。
電子郵箱:juchunhua@hotmail.com
3.金楊華,男,浙江東陽人,1976年11月,教授,工商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浙商研究中心創新創業研究所執行所長,浙江省行為科學學會理事、浙江省中小企業創業指導師、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員。1994年-1998年就讀于杭州大學(原)心理學系、2003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在《管理世界》《科研管理》《心理學報》《心理科學》《Kyberne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5篇為SCI/SSCI收錄。為本科生、碩博研究生、MPM/MBA學生講授《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英)》、《管理學研究方法》等課程,受到好評,曾獲浙江工商大學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為浙江移動、浙江電信、中國銀行、中國小商品城集團、德勤集團、匯潤電機、物產燃料等企業提供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社會服務。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司創業與組織創新、倫理決策與組織公正、組織行為與戰略人力資源管理。
主持和參與的研究課題包括:(1)組織公正的多水平建構與互動效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7-2009(主持);(2)管理者倫理決策過程及多水平影響因素:行為倫理視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1-2013(主持);(3)基于TEP的團隊交互記憶系統及其效能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2008-2010(主持)等。近期代表性論著包括:(1)Theoretical model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level modeling in the research of social system. Kybernetes, 2009;(2)團隊交互記憶系統對群體智力的影響研究. 科研管理, 2010(3)關系取向與企業家倫理決策——基于浙商的實證研究. 管理世界, 2009。
電子郵箱:jinyanghua@163.com
4.范鈞,男,浙江慈溪人,1974年2月生,管理學博士。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浙江工商大學營銷與商務管理研究所所長,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培養人員,浙江省協同創新中心“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物流與供應鏈服務管理研究所所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現代商貿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商研究中心”、浙江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企業管理學”、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員。曾就讀于浙江大學物理系本科,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服務創新、網絡營銷、消費者行為、知識管理等。曾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出版專著、教材10余本;在《科研管理》、《科學學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一級及以上(浙大標準)16篇;獲得各類科研獎勵8項。
近年來主持的省部級以上項目主要有:1、知識共創視角下的顧客在線參與新服務開發研究,國家社科基金;2、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對策研究:社會資本視角(08CJY030),國家社科基金;3、顧客參與對KIBS中小企業新服務開發的作用機制研究(12YJC63004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崛起之路:浙江中小企業發展60年(09ZDWT07),省社科重大委托課題;5、知識密集型服務企業新服務開發中的顧客參與研究:顧客知識獲取視角(LY12G02019),省自然科學基金;6、KIBS中小企業新服務開發中的隱性知識獲取研究:網絡能力視角(11ZJQN053YB),省社科基金;7、浙商從關系信任向社會信任的社會資本轉型研究(07JDZS04YB),省社科基金;8、虛擬社區中顧客在線參與新服務開發研究(13ZJQN007YB),省社科基金。
電子郵件:fj@zjgsu.edu.cn
5.項國鵬,男,漢族,1975年9月生,浙江富陽人。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浙江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人選(2007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選(2007年入選),浙江省首批“之江青年社科學者”(2011年入選)。研究方向為企業戰略與競爭力、企業家和創業、“浙商”戰略轉型。講授《企業戰略管理》(英)《組織變革》《公司治理與運作》等課程。主持和主研省部級、國家級課題10多項,在《管理世界》《南開管理評論》《經濟管理》《外國經濟與管理》《浙江社會科學》等雜志發表論文50余篇,8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專著2部(均被評定為校A級學術專著),獨立學術譯著1部,參著1部。多次獲得浙江省教育廳、省科技廳和省社科聯頒發的學術獎勵。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認定的重要學術期刊《南開管理評論》《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審稿人、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組評審專家(管理學)。多次指導研究生榮獲浙江省優秀畢業生、浙江省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校優秀研究生、校優秀研究生干部、校優秀研究生論文等榮譽稱號。
主持的省部級、國家級主要課題:(1)轉型經濟中戰略企業家能力對高成長型中小企業成長的作用模式及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制度變遷中企業家制度能力對民營企業制度創業的作用機制研究:合法性視角.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3)制度變遷中的企業家能力和企業成長:“浙商”崛起和創造的戰略透視. 浙江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浙江民營企業集團股權型產融結合績效評價及風險控制機制研究.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之江青年課題”;(5)制度變遷中民營企業家對制度創業的作用機制:基于浙江的多案例研究.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發表的主要論著:(1)國外制度創業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展望——基于SSCI(1988-2009)的文獻計量分析.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2(4);(2)國外制度創業理論前沿探析及未來展望.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11(5).人大復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11年第9期全文轉載;(3)轉型經濟中的企業家制度能力:中國企業家的實證研究及其啟示. 管理世界. 2009(11);(4)轉型經濟中的企業家制度、戰略能力和企業績效:“浙商”實證.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9年12月;(5)知識視角的企業戰略變革研究——兼論“浙商”企業戰略變革管理. 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年12月。
電子郵箱:xgp75@yahoo.com.cn
6.易開剛(1973-),男,湖北巴東人,博士、博士后,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工商大學地方產業與企業轉型發展研究所所長,浙江工商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院長,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美國懷俄明大學訪問學者。在《管理世界》《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教育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浙商倫理轉型研究》等專著2部和《現代營銷策劃》《營銷倫理》等教材5部。
主要研究領域: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安全管理;營銷變革與創新;現代服務業。主講講授課程:營銷策劃、商務談判、營銷倫理、企業社會責任。
已主持完成的縱向課題有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浙江省自然基金1項、浙江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2項、民政部項目3項。目前主持的科研項目有國家教育部課題1項、浙江省自然基金1項、浙江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1項、民政部課題1項。獲民政部三等獎1項,浙江省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為浙江省金華市政府、臺州市政府、永康市政府和浦江縣政府等提供了商業網點規劃咨詢服務,為浙江省委黨校中青班、浙江大學總裁班、河南省國資委高級研修班、桐鄉、諸暨服務業培訓班、安徽省工商銀行、浙江傳化集團、浙江正元智慧、杭州百大集團、杭州三替集團、浙江天地環保、浙江竺梅集團、浙江華鑫實業、浙江九九紅玫瑰等提供了培訓和咨詢服務。
電子郵箱:yikaigang@163.com
7.肖余春,男,漢族,理學博士?,F為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浙江工商大學教學名師,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組織行為學》主持者,浙江省企業研究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會會員。
主要研究領域:管理心理與行為、團隊動力與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與組織心理。
近4年主持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建設部軟科學項目。
近3年發表SCI期刊英文論文2篇,SSCI期刊英文論文1篇,浙江工商大學規定之國內1級期刊論文2篇。出版專著3部。出版教材3部。
電子郵箱: xiaoyuchun2006@126.com
8.盛亞,男,1959年生,管理學博士、教授,技術經濟及管理博士生導師,企業管理、技術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技術與服務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企業管理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理事、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三育人”先進個人,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園丁獎獲得者。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課題10項,目前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復雜產品系統創新的風險生成機理及控制策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流通業商業模式運行機制研究》和浙江省軟科學重點課題《浙江科技人才政策演化及其人才集聚效應研究》;主持或參與企業咨詢項目10余項,出版專著(合著)8部,譯著3部。代表性著作有:《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利益相關者方法》(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復雜系統創新的利益相關者管理》(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零售創新》(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企業創新管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和《技術創新擴散與新產品營銷》(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獲得省、廳和國家級學會獎10余項。近年代表性論文有:①創新政策激勵機理的多案例研究——以利益相關者權利需求為中介,科學學研究,2013(7);②區域創新政策中利益相關者的量化分析,科研管理,2013(6);③利益相關者權利非對稱、機會主義行為與CoPS創新風險生成,科研管理,2013(3);④中國知識產權政策對技術創新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科學學研究,2012(11);⑤強弱齊美爾連接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科學學研究,2012(2);⑥復雜產品系統創新風險生成機理研究——利益相關者權利對稱性視角,研究與發展管理,2012(3);⑦制造業技術轉型模式的實證研究:以浙江為例,科學學研究,2011(5)。
目前主要關注的方向:(1)技術創新的利益相關者管理;(2)技術創新戰略與政策;(3)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管理。
電子郵箱:shengya1866@163.com
9.李靖華,男,山西五寨人,1970年11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F為浙江工商大學發展規劃處副處長。曾就讀于吉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分別獲得經濟學學士、工學碩士和管理學博士學位。浙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出站、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創新研究所訪問學者。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服務創新(服務研發)和創新系統(創新政策)。
主持的課題有:①新服務開發的前后臺知識轉移機制及其管理策略研究: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案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0-2012;②基于大規模定制的服務創新策略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2005-2007;③服務接觸框架下服務業大規模定制實現因素的實證研究:以醫院為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課題一般項目,2007-2009;④基于GAP模型的服務質量功能展開(SQFD)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2006-2007;⑤長江三角洲生產性服務業分工布局的演進機制研究:以軟件產業為例,“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系列研究課題,2006-2007;⑥客戶關系資源對制造商服務化進程的影響,浙江樹人大學省級研究基地、省級重點學科2013年度招標課題,2013-2015。
主要研究成果有:①呼叫中心與后臺服務部門間的知識轉移:社會資本理論視角,科學學研究, 2013(8),排名第一;②基于元分析的組織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分析,科學學研究,2013(3),排名第一;③我國軟件企業外包信任關系的路徑演變分析:對杭州的多案例研究,科學學研究,2012(3),排名第一;④新服務開發研究走向何處——Patrick A.M. Vermeulen路徑及其啟示,研究與發展管理,2012(4),排名第一;⑤組織文化、知識轉移與新服務開發績效:城市商業銀行案例,管理工程學報,2011(4),排名第一;⑥自助服務科技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多案例研究,科學學研究,2010(9),排名第一;⑦The front/back office configuration in new service development: case study of local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3), 排名第一;⑧Service innovation research in Chin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 2012(1),獨著;⑨(專著)大規模定制化服務創新,科學出版社,2009,排名第一;⑩(專著)醫療服務接觸與創新:浙江實證,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排名第一;⑾(譯著)服務創新:對技術機會和市場需求的組織響應,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排名第一 。
電子郵箱:jhli@zju.edu.cn
10.胡峰,男,1972年6月生,教授。2003年7月獲世界經濟學博士學位,2003年11月開始,先后進入同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和浙江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二站)在職從事研究工作。曾經在河南省煙草公司和交通銀行總行工作7年,現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員和國家“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人才培養人選。
主持承擔過包括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在內的20余項省部級課題(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已經出版《跨國公司在華并購論》(2003年)、《跨國并購政策協調:歐盟經驗、嬗變趨勢與中國的選擇》(2007年)、《國際化進程中的中國煙草知識產權管理研究》(2008年)和《從自主創新到自主知識產權:國際化的視角》(2011年)等學術專著9本;在《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煙草學報》、《自然辯證法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管理世界》、《體育科學》等權威或者CSSCI 來源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曾經獲得過“全國外經貿研究成果獎”和“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等省部級學術獎勵多項。目前主要從事跨國經濟技術合作、知識創新和管理以及知識產權戰略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電子郵箱:hufeng616@818.com
財務與會計學院:
1.許永斌,男,浙江諸暨人,1962年12月生,分別在浙江大學和浙江工商大學獲管理學碩士、博士學位,會計學教授,浙江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會計學會理事、中國會計學會“中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會計學會副會長、浙江省審計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國有資產管理協會常務理事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2001年入選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02年入選浙江省“151”第二層次人才,2011年入選浙江省“五個一批”人才。
主要研究領域有: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公司控制權理論、公司并購與資產重組、企業(會計)信息化等。主持承擔的代表性課題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家族企業際傳承的財務安排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的會計披露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家族控制權配置選擇對上市公司價值影響的機理研究”等。出版的主要專著有《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有收益問題研究》、《衍生金融工具風險及會計對策》等。在《會計研究》雜志上發表“中國民營上市公司家族控制權特征與公司績效實證研究”等論文8篇。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模式”主持人。研究成果先后獲國內貿易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浙江省哲社成果三等獎、浙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等獎勵。
電子郵箱:xyb0571@126.com
2.朱朝暉,女,浙江寧波人,1970年1月生,在浙江大學獲工學碩士、管理學博士學位,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博士后。財務與會計學院副院長、教授,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員。
主要研究領域:行為財務與財務管理、會計信息與公司治理、創新管理。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重點課題“股票誤定價的產生機制及對上市公司投資行為作用的機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民營上市公司真實盈余管理行為模式及其動因研究”、浙江省自然基金項目“股市錯誤定價與上市公司投資行為:基于投資者情緒和盈余管理的交叉研究”、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基于開放自主創新的動態平衡的技術學習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高科技企業為例”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科學學研究》、《科研管理》等國內外重要刊物及重要國際學術論文五十余篇。專著《開放創新的技術學習模式》獲浙江省哲社成果三等獎。
電子郵箱:zhuzhh@126.com
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
1.唐代劍,男,教授、博士。研究領域:旅游規劃與管理、旅游文化。主要研究成果:主持過廣西、浙江、江西、江蘇、貴州、安徽、山東等省的各類旅游規劃132項,完成了國家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課題5項,出版專著6部,在《旅游管理》、《理論探討》、中國旅游報等報刊雜志發表論文67篇,獲省社科優秀成果獎2項,世界休閑創新獎1項。代表作有《旅游開發地生態風險評價與對策研究》、《旅游規劃原理》、《中國鄉村旅游開發與管理》、《杭州市旅游資源研究》,“旅游規劃方法研究”、“中國旅游業面對SARS的思考與對策”、《杭州西溪濕地旅游策劃》等,在旅游規劃與管理、旅游文化應用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較深入研究,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專家。
海外閱歷:在法國、德國、荷蘭、意大利等國旅游高校、企業游學一年。
電子郵箱:djtang@hzcnc.com
2.郭魯芳,女,1966年1月出生,浙江諸暨人;浙江大學經濟學博士,浙江省旅游管理中青年學科帶頭人?,F任浙江工商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浙江省旅游科學研究所休閑中心主任。2005年以來,主持國家旅游局省部級重點項目1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1項,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受浙江省旅游局、杭州市旅游委員會、富陽市運動休閑委員會等單位之托,曾主持過“浙江省省旅行社發展藍皮書”、“杭州市十大特色潛力行業規劃與行動計劃”、“富陽運動休閑產業發展藍皮書暨五年行動計劃”等課題12項,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等國家一級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3部;在《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經濟學家》、《浙江大學學報》、《旅游學刊》等眾多國內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收錄、引用和摘登。
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經濟與管理。目前主要關注的研究領域:(1)休閑產業發展;(2)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旅行社經營管理;(3)閑暇配置與居民幸福感;(4)區域治理與旅游企業戰略管理;(5)旅游產品創新與營銷管理。
電子郵箱:guolufang@vip.sina.com
經濟學院
1.何大安,男,1957年生,安徽省安慶市人。1984年本科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經濟法律學院,1988年研究生畢業于浙江大學經濟學院。1988至2002年曾任教于浙江財經學院,現為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致力于投資運行機理、產業組織、企業制度、理性行為及其決策等方向的研究。曾在較高級別的學術性刊物上發表論文五十多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論文2篇,在《經濟研究》上發表論文5篇。在學術界提出過“投資流向與產業結構調整共異向”、“投資流向陷阱”、“投資流向與結構調整、結構升級的關聯層面”、“投資傳導循環”、“有限理性的實現程度”、“理性選擇向非理性選擇轉化”等概念。接受過《光明日報》之《名家訪談》欄目的專訪,接受過《學術月刊》中青年經濟專家欄目的教授訪談。浙江省第十、十一、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獲得者;2002年、2003年度浙江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連續獲得者。在投資運行機理和理性、非理性決策等研究領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主要代表作有:《投資運行機理分析引論》,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當代經濟學文庫》系列,2005年1月版。《選擇過程的理性與非理性融合》,《當代經濟學文庫》,2006年5月出版?!敖灰走^程中的行為最大化”,《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行為經濟人有限理性的實現程度”,《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市場體制下的投資傳導循環及其機理特征”,《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理性選擇向非理性選擇轉化的行為分析”,《經濟研究》2005年第8期:“投資選擇的交易成本”,《經濟研究》2003年第12期:“投資流向與結構調整、結構升級的關聯分析”,《經濟研究》2001年第11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非體制性制約及其啟示”,《經濟研究》1992年第7期:“論雙軌調節方式下的投資傳導運行”,《經濟研究》1991年第12期。
電子郵箱:hedaan@zjgsu.edu.cn
2.陳宇峰,男,1978年,浙江金華人。2006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6年-2007年,任日本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政治經濟學部、21COE-GLOPE研究中心國際研究員?,F為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企業與組織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2009年,獲浙江省青少年英才獎,并入選浙江省151新世紀人才第三梯隊;2010年,入選浙江省151新世紀人才第二梯隊。2011年,入選首批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同年入選浙江省“2011年十大青春領袖”。
主要研究方向為制度與企業理論、能源經濟理論與政策等。已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財貿經濟》、《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國際貿易問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等專業權威雜志上發表論文20余篇,并有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EI全文轉載或收錄。目前,正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之江青年課題、浙江省軟科學研究計劃等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已完成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青年課題,民政部招標項目等多項省部級課題。
電子郵箱:chenyf@hzic.edu.cn
3.孫敬水,男,經濟學教授,浙江工商大學雜志社社長,浙江省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經濟統計方法與應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11項;榮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科研成果獎5項;出版專著與主編教材10部;在《世界經濟》《統計研究》《管理世界》《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中國農村經濟》《世界經濟與政治》《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經濟學家》《農業經濟問題》《國際貿易問題》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20余篇。先后為博士生、碩士生、MBA主講《高級宏觀經濟分析》《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中級計量經濟學》等課程。榮獲浙江省優秀教師、安徽省模范教師、校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5項。
電子郵箱:hzsunjingshui@163.com
4.馬淑琴,女,1963年生,山西省運城人,經濟學教授。1985年本科畢業于山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1997年研究生畢業于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985至2002年曾任教于山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現為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際經濟貿易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中心國際貿易研究所所長。2001年晉升為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與投資、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10余項;榮獲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推廣應用和人文科學成果特別獎、二等獎等科研成果獎4項;出版專著與主編教材8部;在《財貿經濟》、《國際貿易問題》、《財政研究》、《經濟地理》、《經濟研究參考》、《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Network》、《China-USA Business Review》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影響浙江貿易水平升級相關因子的作用機理研究”,《財貿經濟》2008年第10期;“匯率傳遞機制下出口商品策略定價能力研究:來自浙江的經驗數據”,《國際貿易問題》2010年第5期;“外資企業所得課稅影響產出的傳導機制:基于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分析”,《財貿經濟》2010年第2期。1996年獲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校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6項。
電子郵箱:msq0571@163.com
5. 趙連閣,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F為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浙江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理事、浙江省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和常務理事、浙江省農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小城鎮發展研究會理事和專業委員會主任,九三學社浙江省委員會委員和九三學社浙江工商大學基層委員會主委。
1987年6月畢業于蘭州大學數學系,1998年12月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6年7月—1998年4月在中國農業大學“溫洛克中美聯合培養高級博士班”(Winrock Lead 21st Century Program )學習。1999年6月—2001年7月在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晉升教授。
2011年1月—2011年7月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2001年8月17日— 2001年9月17日,受美國國務院國際訪問者計劃邀請,對美國政府機構、各類協會等進行全面考察,并在威斯康興州立大學和北卡農業與技術學院進行了學術交流。1999年9月20日—1999年10月5日,受臺灣農業經濟學會邀請,對臺灣農村發展等情況進行全面考察,并在臺灣大學進行了學術交流。
主要研究領域為產業經濟、資源利用與管理、區域經濟、農業經濟等。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美國福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浙江省社科基金重點、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0多項,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項目各1項,參與國家社科重點項目1項。在《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家》《中國人口科學》《中國農村經濟》《農業經濟問題》等刊物上發表論文70多篇,著或參與編著著作、教材8部,獲得浙江省、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
電子郵箱:hhyzlg@163.com
金融學院
1.錢水土,男,1965年生,浙江蕭山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院長,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07-2008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訪問研究工作。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人員,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兼任第十屆浙江省政協常委、省政協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民建中央財政與金融委員會委員和民建浙江省財政與金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風險創業投資協會理事。
主要從事區域金融理論與政策、農村金融、金融發展理論、創業投資理論與實務研究,近年來主持并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縣域金融重構:基于縣域經濟內生需求的研究”、 “基于‘功能觀’視角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金融結構與產業集聚互動機制研究——以長三角地區為例”等5項國家基金項目,主持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及其他省部級基金20余項。在《金融研究》、《財貿經濟》、《統計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等刊物上發表論文80余篇。研究成果分別獲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學術獎勵。
電子郵箱:qsht@zjsu.edu.cn
統計與數學學院:
1.李金昌,男,1964年12月生,經濟學博士,統計學教授。浙江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中國統計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統計學科評議組專家,教育部高等院校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評選委員會委員,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督y計研究》等刊物編委。浙江省重點學科(統計學)和浙江省高校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統計學)帶頭人。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重點資助對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員,浙江省首屆“五個一批”人才,國內貿易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先后主講《統計學》、《抽樣技術》、《統計理論研究》等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課程,曾被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授課教師。主要從事統計理論、方法與應用,抽樣調查,政府統計,社會經濟統計分析等研究。先后主持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個、省級基金項目10個(含重點重大項目),主持研究其他項目10余個。在《管理世界》、《經濟研究》、《統計研究》、《財貿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學家》、《中國農村經濟》、《中國工業經濟》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出版專著《統計思想研究》、《抽樣調查與推斷》等5部,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應用抽樣技術》、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設教材《統計學》等5本,主譯統計史名著《統計探源——統計概念與方法的歷史》。10余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省部級二、三等獎。曾先后被授予浙江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省青少年英才、全國優秀統計教師、浙江省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榮獲第四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
電子郵箱:tjljc@zjsu.edu.cn
2.蘇為華,男,1963年9月生,統計學教授,經濟學博士。1984年7月畢業于杭州商學院計劃統計專業,分別于1991年、2001年在廈門大學計劃統計系獲經濟學碩士學位與經濟學博士學位,浙江工商大學統計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學現代商貿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浙江工商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原院長,現任浙江財經大學副校長。原國內貿易部有突出貢獻專家(1997年)、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999年)、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000年)、第一層次人選(200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中國統計學會理事,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統計綜合評價分會理事長,中國統計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商業統計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統計學會副會長,杭州市統計學會副會長,浙江省科技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全國統計學會論文及教學課件成果評獎委員會委員。先后擔任《高等綜合評價理論前沿》、《綜合評價學》、《市場統計分析》、《國民經濟統計專題》、《統計軟件包》、《統計學原理》等博士、碩士及本科生課程的教學工作。在《統計研究》、《財貿經濟》、《管理世界》等雜志公開發表了8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度綜合評價體系研究》、《綜合評價學》、《綜合評價技術的擴展與集成問題研究》、《多指標綜合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統計指標理論與方法研究》等著作9部。主持的成果中有十多項成果獲省部級政府獎,其中全國統計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統計局)4項、全國統計科技進步論文三等獎(國家統計局)4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省政府)2項、省科技學技術三等獎1項。多項參與研究的成果獲省部級二、三等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社科基金項目、省自然基金項目、省科技項目等省部級項目近10項。近幾年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項橫向科研課題,包括“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及后續完善項目(2006,2007-2010)、 “中國•柯橋紡織指數”(2007年)、“中關村電子信息產品指數暨報價系統”(2008年)、“中國•海寧皮革指數”(2011年)、“泰隆銀行小微企業指數”(2012)等。
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社會經濟統計基本理論(統計指標理論)、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與應用科技與教育統計、經濟統計(包括金融統計分析、商貿流通統計等)。
電子郵箱:steven24@163.com
3.許冰,男,博士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數量經濟學與統計學教授?,F任浙江工商大學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浙江省重點學科數量經濟學負責人。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anagement Engineers 副執行主席。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常務理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 Production 執行編輯。臺灣淡江大學管理學院合作研究教授(2001),日本早稻田大學IPS研究院訪問教授(2010)。
主要從事非參數計量方法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研究興趣包括: 風險分析,決策管理和系統監管設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投資改變生產效率的識別與模擬:基于路徑收斂設計研究(2010-2012),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政府投入與醫院效率的監管設計:基于取消藥品加成和增設藥事服務費 (2 0 1 1 - 2 0 1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定向加權非參數估計方法及其在股市流動性風險測度的實證研究(2004-2006),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績效評估---基于產出彈性、TFP增長率和非線性沖擊力的研究(2005-2006)和浙江省社會科學基金: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傳導機制及其測量模型的實證研究(2003-2005) 等項目研究。論文發表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和《數學學報》、《數學進展》和《數學年刊》,以及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et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等國內外知名期刊上。
電子郵箱:bingxu@zjgsu.edu.cn
4.陳振龍,男,1964年8月生,教授,博士。1993年7月武漢大學數學系概率統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4年9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概率統計方向博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4月于香港大學作短期訪問;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于武漢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曾被評為湖北省普通高??缡兰o學術骨干、151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入選人員、學校概率統計方向學科帶頭人。
主要從事概率統計方法及其應用、隨機過程、隨機分形方面的研究?;陔S機過程、隨機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在隨機風險模型和隨機風險管理的研究中的應用。 通過利用隨機分形理論及統計方法研究金融市場的非線性結構。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四十多篇,十多篇被SCI檢索。
近幾年來參加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投資收益、再保險與紅利策略的有限時間破產概》等多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一項;主持完成了省高等學??茖W研究青年發展項目和重點項目《隨機方法在金融理論中的應用》等四項;參與完成了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劃項目一項。目前,正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
電子郵箱: zlchenv@163.com
5. 洪興建,男,1970年11月生,統計學教授,經濟學博士,統計學博士生導師。2006年6月畢業于廈門大學統計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10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訪問。研究方向為經濟統計學,重點是收入分配測度方法研究以及稅收、經濟增長等相關問題的統計分析?,F為統計與數學學院副院長,中國統計教育學會理事、浙江省統計學會理事,2012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2007年以來,主持了《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測度方法研究》、《偏向貧困增長的新視角及其測度方法研究》等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主持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的子課題《稅收的收入分配效應及其制度改革路徑研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4項省部級項目,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余項。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統計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2本。學術成果分別獲得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2年,獨著)和三等獎(2008年,排名第三),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1年,排名第一),以及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獎二等獎3次(2013年、2008年2次,排名均第一)等。
Email:hongxj18@163.com
6.蔡光輝,男,浙江省臺州溫嶺人,1978年8月出生。理學博士,統計學教授,浙江工商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應用數學系主任。浙江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選。2009年11月-2010年2月訪問香港科技大學,2010年10月-2010年11月訪問法國來恩第一大學。2006年6月浙江大學概率統計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 獲理學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統計、金融數據分析建模、概率極限理論和統計大樣本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數學學報》、《應用數學學報》、《數學進展》、《系統科學與數學》、《Elec. Res. Ann. of American Math. Society》、《Proc. Indian Acad. Sci. of Math. Sci.》、《Metrika》、《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等雜志上共發表學術論文22篇,其中被SCI 檢索12篇, 一級期刊8篇。獲第十屆 (2010年) 全國統計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課題論文類三等獎(省部級);獲2007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獲2010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學術獎三等獎。目前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各一項。
電子郵箱: cghzju@163.com
7. 江濤,男,1963年生,安徽黃山。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浙江工商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院長,浙江工商大學投資與風險管理研究所所長。1984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商學院,獲博士學位;2009-2010年在美國愛荷華大學統計與精算系從事訪問研究工作。江蘇省省委組織部“333工程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人員,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優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中國概率統計學會精算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部基金評委,南京審計學院客座教授。
主要從事風險管理與保險、應用概率統計、精算風險理論、保險經濟學的研究,近年來主持并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隨機風險模型內有限時間的破產概率”、 “基于投資收益、再保險與紅利策略的有限時間破產概率”等4項國家基金項目,主持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及其他省部級基金6余項。在《中國科學》、《概率統計通信》、《應用數學學報》、《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7篇,Ei收錄12篇。有關具有投資收益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國際上同行的好評, 獲浙江省高等院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一項(獨立),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項(排名第四)。
Email-jtao@263.net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1.鄧少平,教授,畢業于南京大學生物化學專業,生物化學教授。在企業工作多年,曾任總工程師、廠長、南昌大學食品工業學院副院長。曾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分會技術顧問,現兼任浙江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先后主持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完成并正在主持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國內品牌企業及高科技公司合作項目多項。代表性的學術成果有,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二項,分別是《理工結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1997)和《技術管理型食品質量安全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2005);《食品感官科學》獲國家級精品課程(2006);成功構建了國際第三套商品化的智能型電子舌智舌(Smartongue),完成了電子鼻商品化構建,均已經產業化進入市場。
主要研究領域是食品感官科學,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專業性食品感官科學實驗室,形成了多學科匹配完整的研究團隊,系統建設了優勢的實驗技術平臺,堅持具有特色的長期穩定的研究方向,長遠目標是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食品感官科學理論和技術體系。
目前的科學興趣是: (1) 攝食消化吸收的味覺調控分子機制;(2) 智能感官系統(智舌/智鼻)理論與技術;(3) 人工細胞實驗構建與物理理論。
特別鼓勵:本研究領域具有明顯的多學科交叉綜合性,非常歡迎鼓勵對該領域有濃厚興趣的考生跨學科報考,加盟食品感官科學技術研究,像數學、物理學、化學、心理學、電子學、材料科學、計算機類等等,在同等條件下將優先錄取跨學科專業或具有跨學科興趣及能力的考生。更詳細的介紹請見中國食品感官科技網www.sensory.cn。
電子郵箱:spdeng@zjgsu.edu.cn
2.戴志遠,男,1958年6月出生,浙江舟山人,教授級高工。
1982年1月浙江水產學院制冷加工專業畢業,先后在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寧波大學從事水產加工科研及教學工作,現任浙江工商大學水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會長,浙江省水產學會水產品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浙江省海洋生物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
近年來,先后主持了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海水養殖魚類加工新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浙江省重大招標項目“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淡水魚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浙江省海洋開發重大攻關項目“貽貝、羊棲菜精深加工產業化技術研究”以及企業委托的“養殖大黃魚加工技術研究”等項目。主持完成的“出口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獲得2008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貽貝保鮮?;?、深加工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鮐鲹魚及低值魚類深加工產業化研究”項目先后獲得2004年和2001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淡水魚深加工技術研究及產業化” 獲2005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頭足類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先后獲得2006年和2007年全國商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取得了十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發表論文30余篇。
2004年獲浙江省勞動模范、浙江省優秀教師,2005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2006年獲浙江省農村先進工作者,2007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等榮譽稱號。
主要研究方向:水產品保鮮方法研究和實用技術開發、水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開發、水產品綜合利用及功能性食品研究。
電子郵箱:dzy@mail.hzic.edu.cn
3.王向陽,男,教授,博士,1966年出生,浙江省高校中青年食品科學帶頭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層次培養對象,浙江工商大學農產品貯藏與加工學科帶頭人。原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果樹專業本科畢業,原浙江農業大學食品系農產品貯藏加工專業果蔬保鮮方向碩士畢業,碩士論文為柑桔枯水機理研究,浙江大學生物所植物病理專業應用分子生物學方向博士畢業,博士論文為侵染番木瓜和勝紅薊的雙生病毒研究。研究方向為食品保鮮、果蔬加工,生物活性物質開發。作為技術核心人員參與澳大利亞政府項目“亞洲葉菜貨架壽命延長工程研究”和英國政府項目“楊梅保鮮研究”2項國際合作課題,主持和參與“桑功能成分加工穩定性及產品開發”等18項省部級課題,主持“控制腌菜中防腐劑和亞硝酸鹽危害的工藝技術研究”等3項杭州市和省教育廳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一單位第2),教育部二等獎1項(第2),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2)、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第1)、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原內貿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教育廳高校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獲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第1)。發現兩個新病毒。主編浙江省高校重點教材《食品貯藏與保鮮》、國家十一五教材《烹飪原料學》兩部書,參加編寫五本教材。主講博士生課程“農產品精深加工和保鮮”,碩士生課程“植物采后生理病理學”、“農產品貯運進展”,和本科生“食品貯藏與保鮮”(校精品課程)、“果蔬加工工藝學”、“食品包裝學”課程。發表論文70多篇,其中SCI、ISTP、一級學報以上論文20多篇篇。短期到澳大利亞、英國合作科學研究。
電子郵箱:wangxiangyang@zjgsu.edu.cn
4.張虹,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畢業于杭州商學院(現浙江工商大學),2000,2004年先后在浙江大學藥學院,理學院獲碩士、博士學位。曾多次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農業部西部、南部研究中心,加拿大農業部研究中心,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等地進行交流及研究工作。1985-1995年在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從事食品添加劑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此后至今,在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從事科研及教學工作。
目前承擔儀器分析、食品營養學等相關課程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任務, 從事食品質量與安全、功能性食品及水產品開發的研究,先后主持承擔了浙江省重大招標、 科技部國際合作、浙江省自然基金、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浙江省科技廳等多個項目。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技術進步二等獎2次,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技術進步一等2次,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EI/ISTP收錄?,F任中國罐頭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保健品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食品協會理事。
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1. 食品營養物質、藥物殘留及有毒有害成分分析。利用串聯質譜及脂質組學技術,研究食品中脂質的種類、分布及含量;利用GC-MS, HPLC-MS, UPLC-MS/MS及免疫分析等技術手段分析,綜合監測食品摻假、藥物殘留和食品污染物。2. 食品功能因子的活性篩選及其分類鑒定。如亞麻籽中抗氧化活性和抗癌活性成分的篩選,并采用HPLC、MS、NMR等方法分離、純化功能因子并對其進行結構鑒定。3. 利用低值水產品及水產品加工副產物開發新型功能食品及藥物。利用水產品的加工副產物開發硫酸軟骨素、硫酸皮膚素、肝素等糖胺聚糖,并通過質譜、核磁共振技術鑒定糖胺聚糖糖鏈結構及組成,研究其結構與功能間的關系。
研究方向:⑴食品質量與安全; ⑵功能性食品 ;⑶水產品開發。
電子郵箱:hongzh1316@zjsu.edu.cn
5.鄭小林,男,漢,1966年9月出生,湖南永州人,理學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學“西湖學者”。
1987年畢業于吉首大學生物系;1993、1997年先后獲湖南農業大學植物生理學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1997.7-2008.7在湛江師范學院從事植物生理學科研、教學工作;2001. 8-2002.8為美國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訪問學者; 2003.7-2007.7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工作,期間2005.11-2006.11為澳大利亞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訪問學者;2008年 8月調入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工作。
主要從事農產品貯藏保鮮及品質調控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和863計劃子課題各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重大科技專項1項、國家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1項、省科技攻關項目3項,以及市、廳級科研項目5項;發表學術研究論文50多篇,其中SCI 核心期刊18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項;2006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研成果獎1項,2009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分別參編專著1部、教材2部。目前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毛花獼猴桃果實采后維生素C積累的調控機制研究”(NO 31371848)、863計劃子課題“果蔬產后生物污染物消減與脫除技術” (2012AA101607)和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馬蹄筍保鮮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應用” (NO: 2011C12051)等項目的研究。
1998-2008年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2000年被廣東省政府評為“南粵教壇新秀”;獲2007年湛江市優秀科技工作者?,F兼任廣東省植物生理學會理事和浙江省食品學會理事,湖南農業大學植物學專業兼職博士生導師。
目前重點研究領域:果蔬貯藏保鮮與加工、果蔬營養品質與安全控制。
電子郵箱:zheng9393@163.com
6.韓劍眾,男,1963年1月出生,浙江寧波人;動物生理生化專業消化營養生理研究方向碩士,食品科學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研究方向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教育部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現任食品學院院長,兼任浙江省食品學會副會長、浙江省肉類協會副會長、浙江省屠宰行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地方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專家;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高級訪問學者(visiting professor)。先后在政府機關和相應的生化營養公司從事動物營養、飼料添加劑的管理、研究和產品開發,曾任所長、技術總監和總經理。
主持完成和正在主持的省部級以上項目、企業橫向合作項目多項。作為項目主持人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發表相關論文七十余篇,出版專著《肉品品質及其控制》。產學研合作,研制開發的綠色安全豬(雞)肉質改進劑、生理調節劑、植物源性抗生素等已廣泛推廣和應用。
目前研究興趣為基于人工胃腸系統模型和動物消化道的食品營養生物學研究,探索食品微結構在胃腸道的物理、化學變化機制及其與營養安全的關系。
主要研究領域(方向): (1)肉品品質及其控制; (2)獸藥(飼料添加劑)在食物鏈的遷移;(3)食品營養生物學。
電子郵箱: hanjz99@zjsu.edu.cn
7.梁新樂,男,1969年8月生,教授,湖北荊州人。天津科技大學發酵工程專業大學畢業,浙江大學生物化工博士。主要講授微生物學、代謝調控學等課程。2000、2010-2011年到英國Cranfield University和美國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進行研究訪問。2008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層次。浙江省生物學科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目前研究領域是傳統發酵食品微生物菌種資源及開發、極端微生物資源及其分子適應性、及新型畜用抗生素發酵生產等。(1)中國傳統釀造及工業微生物學(浙江省基金2010-2012)。以我國傳統食品發酵過程為對象,采用現代分子生物學實驗手段,從生態學的角度研究微生物資源、群落生態效應、種群進化、群體感應,從而探索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及典型過程的保護,并篩選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劑。(2)極端微生物的分子適應機制研究(國家基金2012-2015)。為了適應極端環境壓力,微生物進化出多種適應機制保護細胞蛋白質或DNA等避免外界的損傷。主要從細胞生理學、膜分子信號傳導、比較基因組學及差異蛋白組學等不同方面探索極端微生物的分子適應機制,為極端微生物的工業應用提供理論依據,指導滿足工業需要的嗜酸嗜堿嗜熱等的特殊酶制劑及小分子相溶性物質開發。日前正在進行有關嗜高溫耐輻射微生物菌群及醋酸菌的分子適應機制研究,及食用/醫用新型天然抑菌劑的研究。(3)高通量篩選工業鏈霉菌及定向進化。核糖體是細胞蛋白質合成的場所,是細胞生命活性的體現,其中rRNA或核蛋白的突變對于細胞活性都會產生重要影響。采用隨機突變或突點突變,結合高通量篩選方案,實現工業菌種的高效育種。從生物統計出發,研究其間細胞個體發育、菌絲團分化過程,提示形態分化——信號介導——代謝轉換的規律,為工業育種提供理論指導。
其中,“南方主要易腐易褐變特色水果貯藏加工關鍵技術”獲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8年,排名7/10),“蝦青素生物合成技術研究與應用”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8年,排名2/8,技術負責人),已投產; “飼用芽孢桿菌微生態復合劑--糖肽素”獲杭州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6年,排名3/8,發酵工程),已投產; 新型畜用抗生素諾西肽已進入生產階段,阿維拉霉素、恩拉霉素進入擴試階段。發表論文30余篇、獲得專利5項。
電子郵箱: dbiot@zjsu.edu.cn
8.顧青,男,出生于1969年11月,博士,教授,博導,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1992年畢業于浙江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系,2005年獲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2005-2008年為浙江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后。2002年11月-2003年11月獲DANIDA獎學金赴丹麥技術大學生物中心進行乳酸菌遺傳和生理的合作研究,2003年1月-2003年2月于英國Cranfield大學生物技術學院進行合作研究。2009年1月-2009年12月作為訪問教授在荷蘭Utrecht University進行微生物抗菌肽研究。一直從事微生物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和生物反應器的研究工作,在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等領域具有較好的研究背景。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Plantaricin ZJ316 生物合成的基因調控機制(310715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幽門螺桿菌抗原UreB在乳酸乳球菌中靶向表達和活菌疫苗傳遞系統研究(30300017)”、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新型安全抗菌飼料添加劑的開發和應用研究(2007C12037)”、浙江省自然科學重點項目“新型乳酸菌細菌素生物合成的基因調控機制(Z3110399)”、以及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國家星火科技項目、國際合作項目、杭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0余項。研究成果在BMC Veterinary Research、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Food Chemistry、Biotechnology Letters、Plant Cell Reports等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SCI收錄16篇;獲省高??蒲谐晒泉劇⒄憬∽匀豢茖W優秀論文二等獎多項;2006年獲浙江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2012年指導的學生獲浙江省第八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一等獎。2003、2006及2007年度被評為浙江工商大學優秀科技工作者。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Letters,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Current Microbiology,Vaccine等國際雜志審稿人。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食品級微生物表達系統研究;抗菌肽生物合成機制及作用模式;益生菌基因組與功能;食品微生物新資源開發應用。
電子郵箱: guqing2002@hotmail.com
9.孟岳成,男,博士,教授級高工,1963年8月出生,浙江諸暨人,農工民主黨。1980年考入浙江農業大學牧醫系畜牧專業本科學習,畢業后考入東北農業大學攻讀畜產品加工方向碩士、博士學位,期間留校任教。1989年5月~9月受農業部委派赴聯邦德國肉類研究中心進修。1995年進入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擔任科研中心主任,總經理助理等職,主持開發了娃哈哈AD鈣奶,非常可樂等產品。2004到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任主任,教授級高工,擔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浙江省食品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理事,美國食品科技學會(IFT)會員,政協浙江省第8屆委員會委員,《乳業科學與技術》雜志編委會委員,中國飲料工業協會技術工作委員會委員。2000年當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乳品、肉品加工,飲料加工和米制品精深加工。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科技廳重點項目1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省科技廳重大攻關項目2項,承擔企業委托技術開發項目二十余項,主持完成的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已獲準國家發明專利3項。任副主編出版“十一五”高等學校通用教材(食品類)《食品工藝學》、《乳與乳制品工藝學》,是《化工百科全書》、《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撰稿人。在《農業工程學報》(EI)、《中國食品學報》、《中國糧油學報》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目前重點的研究興趣為:(1) 傳統肉制品的加工技術理論;(2) 發酵乳飲料的穩定機理探討;(3) 冷凍米飯的品質保持技術及米飯制品的開發。
電子郵箱:mengyc@zjsu.edu.cn
10.熊春華,男,1959年4月出生,畢業于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和成果轉化工程咨詢組專家,浙江省化學會理事,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首屆高校優秀教師,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高?;瘜W化工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離子交換與吸附》雜志編委。
主要從事食品化學、食品質量與安全、應用化學等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和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等10項,主持市廳級等資助項目5項以及橫向課題多項,主持完成新型高分子螯合劑的設計、合成、性能及應用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三等獎,主持完成的4項成果獲浙江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已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在《Carbohydrate Polymer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重要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50余篇論文被SCI,EI等收錄,主持完成的8篇論文分獲“十一五”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優秀論文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多年來,擔任《Food Chemistry》、《Carbohydrate Polymers》、《Desalination》、《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10多種國際學術期刊的論文評審工作。先后獲浙江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浙江省青少年英才獎、浙江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和全國高師院校曾憲梓教師獎。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安全食品添加劑的綠色合成工藝研究;食品質量與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研究(海水,水產品,農產品);食品功能因子的活性篩選及其分離鑒定研究。
電子郵箱:xiongch@163.com
11.饒平凡,男,教授,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主席,浙江工商大學現代食品營養科學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日本大阪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博士,日本廣島大學奶制品科學碩士,福州大學食品科學學士。研究方向包括酶、蛋白質、生物活性肽,以及傳統中藥和食品。已經獲得8項發明專利,發表論文239多篇。
曾于1991年當選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獲國家人事部、教育部表彰為“優秀留學歸國人員”,1997年獲得福建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1998年被國家人事部、科技部列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計劃。 2001 年獲福建省科學進步獎二等獎,2004年獲中國食品工業杰出貢獻獎,并受聘為英國Ulster大學杰出客座教授。自2001年連續兩屆當選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2004年和2006年連任兩屆國際食品科技聯盟特邀執委,2008年當選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英國愛丁堡大學聯合博士課程中方導師。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Journal of Food Hydrocolloi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M Biotechnology 等雜志編委。
電子郵箱:pingfan.rao@gmail.com
12.陳建設,男,特聘教授,原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系,1991年獲包兆龍包玉剛獎學金和英國政府的海外研究基金獎學金赴英國利茲大學學習,從事食品膠體和食品乳狀液研究。取得博士學位后,他先后任職于英國赫爾大學,國民淀粉公司和利茲大學。近年來,陳建設教授主要從事食品質構,食品口腔加工,和食品感官等領域的研究,交叉結合了食品物理學,口腔生理學,感官心理學等學科,取得了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多次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主題報告。論文平均被引用率達19.5。陳建設教授現任英國食品科技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食品委員會委員,“食品口腔加工國際學術會議”科學委員會主席,國際吞咽障礙者膳食標準化協會創始委員。他是SCI雜志“質構研究雜志”的副主編并任多份國際主要食品雜志的編委。陳建設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有: 食品口腔加工動力學;食品感官的物性學基礎與心理物理學原理; 老年食品的開發中的吞咽控制機理;以及食品乳狀液的設計與消化控制機理。
電子郵箱:jschen@zjsu.edu.cn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