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注:
交流群加入:全國各省區高考招生信息交流QQ群
2015全國各大院校招生信息本網站陸續更新中,請廣大網友點擊查看。
若省份中沒有看到您想查詢的學校可以通過 “ 站內搜索”學校名字查詢信息。
若有疑問可咨詢本網站,或者自行登錄學校官網查看相關招生信息。
歷史文化學院創建于1984年,其前身為歷史系,2009年1月更名為歷史文化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27人,其中專任教師22人,專任教師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14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18人,其中博士4人,在讀博士3人,占教師總數的81%,形成了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合理的教學梯隊。歷史文化學院秉承“嚴謹篤學、修德育人”的教風,建院以來,涌現出了一批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陜西省師德標兵1人,陜西省教學名師2人,陜西省優秀教師3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師德先進個人1人。
歷史文化學院現設有歷史學和文化產業管理兩個本科專業,設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文化產業管理四個教研室和咸陽地方史研究所、愛國主義研究所、周秦漢唐歷史文化研究所、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四個專門研究機構。學院還設有極具周秦漢唐文化特色的文物陳列室、中陜共建設備一流的文化產業實驗室及擁有6000余冊圖書的資料室。兩個本科專業中,歷史學專業為校級名牌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為西北地區首個開設的專業。在學科及課程建設中,歷史地理學被確定為陜西省重點扶持學科,專門史學科、考古與博物館學科被確定為校級重點學科。咸陽地方史課程被確定為校級精品課程,世界古代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思想史五門課程被確定為校級重點課程。
科研方面擁有一批在秦漢史、中國思想史、地方史、人口史、婦女史、宗教史等科研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科研隊伍,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近年來,公開出版《羅馬史》、《北周史稿》、《中國科舉制度史》等學術專著27部;主編、參編《中國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國歷史文獻學》等教材24部,公開發表論文370余篇。其中,雷依群教授主編的《中國古代史》教材獲廣西教育廳優秀教材一等獎,李虎教授擔任副主編的《中學歷史教學論》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徐家驥副教授參編的《中國歷史文選》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先后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5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15項,廳局級項目10項,校級項目16項,橫向聯合項目4項。編輯出版了中國秦漢史學會會刊《秦漢研究》。先后了舉辦“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司馬遷國際學術研討會”和“西咸新區建設與文化產業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
歷史文化學院不斷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形成了“求實、創新、勤奮、自律”的良好氛圍。近年來,先后制訂了《歷史文化學院實踐教學工作計劃》、《歷史文化學院口述史工作計劃》等制度,認真扎實地開展實踐教學,通過平時對歷史學專業學生師范生技能的培養和師范生教育實習,增強了我院歷史學專業學生的市場競爭力,歷屆畢業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通過加強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實驗、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策劃能力和文化資源的開發能力。在第二課堂活動、文化體育活動和青年志愿者活動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曾獲“全國先進班集體”、“陜西省先進班集體標兵”、“陜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陜西高校‘創佳評差’最佳單位”、“陜西省先進團支部”、“陜西省社會實踐先進集體”等榮譽。2004年以來為南京大學、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湖北大學、寧夏大學等院校輸送了近200名研究生。
歷史學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歷史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歷史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基本技能,具有從事歷史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3.具有從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較強的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4.熟悉教育法規,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與歷史學教學基本理論,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和從事歷史學教學、教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5.了解國內外史學發展及歷史學教學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主干學科:歷史學
四、專業主干課程
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歷史文選、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等
五、學位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
文化產業管理
一、培養目標
培養擁有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具備廣闊的國際視野,掌握文化產業的經營特點和運作規律;了解國內外文化發展趨勢;同時具備現代管理知識的實用型專業文化產業管理人才。
二、培養規格
(1)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具有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
(2)系統掌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具有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了解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上具有一專多能的知識結構;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應用能力;掌握一門外語,達到我校規定的四級外語水平;正確使用普通話(文科學生達到國家二級甲等以上水平,理科學生達到國家二級一等以上水平)。
(3)具有較好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4)具有健康體魄和一定的軍事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5)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主干學科:管理學
四、專業主干課程
文化產業概論、文化資源學、文化經濟學、文化市場營銷與管理、文化資源開發與規劃、管理學基礎、高等數學、文化產業文獻檢索、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世界文化專題、文化產業管理、文化產業案例、文化創意與策劃、信息技術與文化產業等。
五、學位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