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考生帶來2015年事業單位申論熱點:“四個全面”聚焦
【關鍵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背景鏈接】
一、“四個全面”非首次提出
“四個全面”治國理政方略的形成和提出是一個循序漸進、日臻完善的過程。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之后,習近平帶新上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參觀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展覽,高調提出“中國夢”,也提出了第一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3年11月十八大三中全會上,習近平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的精神主旨。
二、關于“四個全面”的相關評論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26日報道稱,雖然今年兩會不涉及換屆,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平年例會”,但媒體對“四個全面”的集中討論,為即將開幕的兩會帶來不平常的信息。
美國《國際財經時報》25日刊文稱,官方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宣傳習近平的“四個全面”并非偶然,因為一年一度的“兩會”3月份即將在北京召開。
德國《世界報》網站2月25日報道,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農歷新年前的春節團拜會講話中,主張要以前任們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為指導,習近平在此次講話中也講到了自己的理論,他把自己的準則稱為“四個全面”。這一表述隱藏著給國家發出的讓中國崛起為世界社會主義強國的行動指示。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刊文指出,“四個全面”是習近平推動實現“中國夢”的藍圖,同時也是中國進入發展新階段后的領導方針,很可能會為共產黨不斷改善治理國家的方式提供足夠的契機。
《衛報》指出,在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之下,習近平提出了“中國夢”口號,成為戰略制高點。
《國際財經時報》則總結稱,“四個全面”或將成為習近平給共產黨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同時也再次強調了習近平在今后執政過程中的首要任務。
《聯合早報》發表的于澤遠文章的標題更顯一針見血—《習近平的“理論標志”》,文章預判,“四個全面”不僅將是下月“兩會”上的“主旋律”話題,還可能作為習近平時代的“理論創新成果”。
【意義】
“四個全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作為三大戰略舉措,都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也要體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三大舉措實施得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就要受到影響,目標就不能保證實現。
三大戰略舉措之間密切聯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由黨來領導,因此,就必須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也必須由黨來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道路。黨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即全面依法治國。同樣,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正確處理改革創新與于法有據的關系,在改革的過程中及時做好法律立、改、廢的工作。而全面依法治國,也要堅持改革方向和問題導向,制定和實施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
【一句點評】
“四個全面”讓中國夢更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