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三線城市到京招聘畢業生的企業發現,近幾年,他們的招聘會收到的簡歷增多,越來越多畢業生愿意到二三線城市工作。清華大學今年披露,清華畢業生京外就業率連續3年突破50%。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回流二三線城市,一方面是一線城市的生存成本日益增高,城市管理者試圖通過減少畢業生留京戶籍以調控城市發展的意圖,愈發明顯,給留京增加難度;另一方面由于二三線城市近幾年發展迅速,畢業生在擇業方面選擇日趨理性。
大學生回流,對于蓄勢待發的二三線城市是一重大利好。新型城鎮化是十八大以來的熱點話題。在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規模,提升地級市、縣城和中心鎮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方便農民就近城鎮化”。人才是城鎮化的最寶貴的資源。當前,大學生回流苗頭已現,當地如何留住人才,值得思考。二三線城市當以大學生回流為契機,優化發展環境,創造更多機會,讓大學生一方面留得下來,另一方面也讓二三線城市實現轉型升級。
首先,二三線城市應夯實簡政放權,讓“走關系”不成為大學生心理負擔。在簡政放權的東風下,二三線城市更應自我革命,公開權力清單,下放部分審批權,消除暗箱操作空間,提供好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讓陽光政務成為常態。
其次,營造良好的營商和創業環境,讓大學生找到更多創造財富的機會。大城市因其可利用人脈、資源豐富,成了不少創業者甘心吃苦打拼的場所。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二三線城市也應掃除市場經濟障礙,尤其是年富力強、思想開放的大學生群體營造創業氛圍,通過政策、資金幫扶等讓大學生樂意留在當地發展。
最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拉近和一線城市差距。中小城市要想留住人才,還應該逐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比如交通便捷性方面,提高網絡覆蓋面及速度等,讓民眾生活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