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正式施行。一系列細致、明確的要求旨在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傳統做法,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構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盡快補上“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
政府“看得見的手”少了、短了,社會自發的力量大了、強了。2014年,各級黨委、政府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終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不斷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掀起了一個又一個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新高潮。
曾幾何時,一紙“農轉非”讓一些人熬紅了眼、愁白了頭。然而這一切,在2014年被打破。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 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曾幾何時,“甭管大事小事,鬧到領導面前,無理也變成了有理”。這一度被許多人認為是顛撲不破的真理。2014年3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于依法 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健全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機制。中央政法委要求,“切實做到每一個環節都依法按程序辦理,每一個處理結論都于 法有據。”“依法治訪”正逐步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涉法涉訴信訪也逐步回歸法治軌道。
曾幾何時,“衙門化”“二政府”等不正常的形態嚴重影響著社會組織的發展壯大。2014年,隨著各級政府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深入推進,一系列有利于 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制度措施相繼出臺,社會組織迎來了跨越式的發展。50多萬個社會組織活躍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社會治理主體多元化提供了強有力 的支撐。
2014年,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在創新中突圍、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 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打擊網絡犯罪、凈化網絡環境,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改變了社會生活,贏得了民意民心。
2015年,我們仍將朝著“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目標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