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交通擁堵已成為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和城市形象的焦點問題,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迫在眉睫。多年來,為了治理交通擁堵,多地已經出臺了多項措施,從實施限行措施,到實施搖號限購政策,再到大幅提高中心城區停車費,一系列的治堵措施實行下來,老百姓的感受是“交通依舊很堵”。
【原因分析】
一是人車數量過快增長。人口規模、機動車數量過快增長給城市交通帶來壓力。
二是醫療教育資源集中在市中心。單中心城市空間布局導致城市功能過度聚集,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中心城過度聚集的狀況越來越嚴重。
三是交通“潮汐現象”嚴重。職住不平衡、配套不健全等新城建設問題,導致交通“潮汐現象”嚴重。新增產業園區與周邊居住區之間缺乏有效的就業和住房供給對接機制,難以實現小范圍內就近平衡。街道社區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不能有效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日常生活需求,跨地區中長距離的餐飲購物、休閑娛樂、就學就醫等交通出行比例居高不下。
四是路網和公交體系有待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尚不完善,路網連接不暢,城市路網系統先天不足,次干路和支路實施情況不好,道路微循環系統不暢。
五是部分市民規則和法律意識不強。亂闖紅燈、酒駕、違章通車等情況時有發生,影響交通秩序,阻礙道路通暢。
【具體措施】
首先,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路網、加快鋪設高架橋、城市快速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同時,確保市民享受公眾交通的經濟負擔和時間損耗的減少,提高公共交通的運行質量和交通工具的舒適程度,讓市民體會到乘坐公共交通的舒適與便利,讓更多車主愿意放棄私家車出行。
其次,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通過設置多功能交通信號燈、合理分布電子交警等現代交通管理技術,及時疏導車流避免擁堵。加強交通擁堵預判預警,引導市民安排出行,利用多部門緩解交通擁堵會商機制,開展對天氣、路況的研判和預報,多渠道發布信息,引導市民科學合理安排出行計劃。
再次,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水平。合理分布學校、醫院、商場、公園等公共服務設施,避免形成交通擁堵頑固點位。
最后,加強規則和法治意識教育,引導文明出行。加強對申領機動車駕駛證人員的培訓,尤其要加大“車德”教育,打造更加文明有序的道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