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可以知道食品安全自古以來就是大事。放眼當下,很多問題卻令人堪憂,無論是觸目驚心的三聚氰胺毒牛奶、蘇丹紅雞蛋,還是令人發指的過期月餅、皮鞋酸奶,食品安全問題頻頻見諸報端;無論是駭人聽聞的牛肉膏、速生雞事件,還是不堪入目的地下黑加工點、違規作坊,都使得食品安全問題有愈演愈烈之勢,面對如此狀況,我們是熟視無睹,漠不關心?還是放任自流,高高掛起?很顯然,我們不能,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我們不能等風盼雨,必須主動出擊嚴守食安底線,才能守住生命紅線。
食品企業自律不足是食品安全問題的攔路虎。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食品企業而言必須循規蹈矩。而很多食品企業之所以出現種種不法行為、之所以屢屢昧著良心經營、之所以反復挑戰道德底線,究其根源還是企業的自律不足。西方社會科學的哲學基礎告訴我們:“市場經濟運轉的本質是利字為先”,其“經濟人”的本源初衷才使得經濟發展過程中食品企業的極度功利化。極度功利化過后才有了當前食品企業的種種亂象。古語有云:“本立而道生”,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一定不能舍本逐末,必須分清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從食品企業自律開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加強食品企業自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地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宣傳食品法規、樹立良心經營的道德典型,如此才能讓食品企業自律在本質上根治。
食品監管乏力是食品安全問題的絆腳石。
西方管理的至理名言曾說過:“權力產生腐敗,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食品監管乏力其根源在于食藥監局的權力監管不到位。著名新聞人柴靜曾說過:“權力如果不用來爭取的話,它就是一張紙”,食品安全問題同樣如此,對于食品行業的種種亂象、種種違規、種種不道德,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一味地自生自滅,那么公權力對于食品安全問題而言必然如“紙老虎”一般,沒有任何威懾力。管理學名言也有說過:“沒有永恒的管理只有永恒的問題”。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督管理而言,面對一直潛在的問題必須要一個桿子插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對于所有食品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因此必須拉起食品監管的紅線,筑牢食品監管防線,為食品問題安上防火墻、扎好安全網。
古語有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生是社會穩定之基,而食品安全則是民生之本,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必須深入透析食品企業自律不足、食品監管乏力這兩個短板,有鑒于此,必須用燕子壘窩的恒心、愚公移山的耐心完善企業自律,用功成不必在我的狀態強化食品監督,如此方能嚴守食安底線,才能守住生命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