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系簡介
1986年學校成立生物系,1996年分別設立生物系和園藝系,2006年兩系合并成生命科學系。1986年開辦生物教育專業,1990年開辦非師范??茻釁^開發專業,1998年增設植物保護專業,1999年增設林業技術專業,2000年增設園藝技術專業,2001年增設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專業,2002年增設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2005年開始招收化學教育專業學生,2007年增設園林技術專業,2008年增設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其中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是云南省普通高校重點建設專業,園藝技術專業是云南省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建設專業。
生命科學系設置的10個專業,涉及理學、農學2個學科門類,根據教育部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生物教育專業、化學教育專業屬于文化教育大類中的教育類專業,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屬于生化與藥品大類中的生物技術類專業,園藝技術等7個專業屬于農林牧漁大類中的農業技術類和林業技術類專業。目前招生專業5個,在校生628人。
專任教師37人,其中博士、碩士3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81%;教授、副教授1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49%。另有專職輔導員1人,專職實驗技術人員3人。
生命科學系設植物學實驗室、植物生理學實驗室、動物學實驗室、人體及動物生理學實驗室、微生物學實驗室、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遺傳學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顯微互動教學實驗室、無機化學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化學分析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植物保護實驗室、土壤肥料實驗室等20多個實驗室。此外,在健行樓四樓和五樓設有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園藝實驗教學中心、石斛組織培養技術實驗室。
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簡稱“版納植物園”)等單位的支持下,學校1990年開始開辦熱區開發專業。為適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需要,1998年,版納植物園與學校簽署《聯合辦學意向性協議書》,成立聯合辦學可行性研究組,開展可行性研究。2001年3月,由云南省教育廳主持,在昆明舉行論證會,專家們認為此項目完全符合黨和國家對教育、科技的發展要求,是科技、教育改革中的有益嘗試,值得支持和提倡,一致同意可行性報告。2001年4月,省教育廳(云高教[2001]17號文件)同意我校與版納植物園聯合創辦“熱帶園藝人才培養基地”。2001年7月,雙方簽署《聯合創辦熱帶園藝人才培養基地協議書》,明確基地的名稱、性質、任務、機構設置、專業設置和規模、學生招生和培養、違約責任等。
10年來,園藝技術專業、園林技術專業、林業技術專業等實行“2+1”培養模式,即學生第一、二學年在學校學習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第三學年在版納植物園學習部分專業課程,重點是開展實習實訓環節,增強動手能力。植物園先后選派100多名專業知識深厚、研究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科技人員指導學生的實習實訓,1位指導教師指導1-2名學生,指導教師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學習、成長、成才幫助很大。同時實施“雙證書”教育,依托版納植物園內的云南省第68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培訓、考核、鑒定學生的園林園藝技工職業資格,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增強就業競爭力。學生通過在版納植物園一年的學習和實踐,科學精神、人文素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得到較為全面的培養和提高。多數畢業生已成為適應生產、管理第一線需要的業務骨干,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數十名優秀畢業生被版納植物園、深圳植物園等國家級一流的科研機構錄用,為學校贏得良好的辦學聲譽。
熱帶園藝人才培養基地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依托版納植物園優質教育資源,搭建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較好的示范性和指導推廣價值。2008年,學校與版納植物園在植物園內共建一幢綜合樓,樓內有教室、宿舍、食堂等,供師生住宿、就餐、開展教學及其他活動。熱帶園藝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基地已經成為云南省高職高專院校省級示范性實習實訓教學基地。熱帶園藝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獲得云南省第六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