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
1、癥狀:轉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臨床表現,因內臟轉位盲腸和闌尾位于左下腹時,出現轉移性左下腹痛,也應考慮到左側闌尾炎的可能。關于初發疼痛的部位和轉移過程所需時間,因人而異。但要注意約1/3的病人開始就是右下腹痛,特別是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時,因此無轉移性右下腹痛,不能完全除外急性闌尾炎的存在,必須結合其他癥狀和體征綜合判斷。
其它可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早期可無發熱,當闌尾化膿、壞死或穿孔后即有明顯的發熱和其它全身中毒癥狀。
2、體格檢查:右下腹固定壓痛和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為其主要體征,特別是急性闌尾炎早期自覺腹痛尚未固定時,右下腹就有壓痛存在。而闌尾穿孔合并彌漫性腹膜炎時,盡管腹部壓痛范圍廣泛,但仍以右下腹最為明顯。有時為了掌握壓痛的確實部位,應該仔細的多次和有對比的對全腹部進行檢查。急性闌尾炎的壓痛始終在右下腹部,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肌緊張和反跳痛。
3、輔助檢查:血液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白細胞數可輕度或中度增加,大便和尿常規可基本正常。胸部透視可排除右側胸腔疾病,減少對闌尾炎的誤診。立位腹部平片觀察膈下有無游離氣體可排除其它外科急腹癥的存在。右下腹B超檢查,了解有無炎性包塊,對判斷病程和決定手術有一定幫助。
4、青年女性和有停經史的已婚婦女,對急性闌尾炎診斷有懷疑時,應請婦科會診以便排除宮外孕和卵巢濾泡破裂等疾病。
【癥狀】
1、腹痛:多起于臍周和上腹部,開始痛不甚嚴重,位置不固定,呈陣發性,這是闌尾阻塞后,管腔擴張和管壁肌收縮引起的內臟神經反射性疼痛。數小時后,腹痛轉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痛呈持續性加重,這是闌尾炎癥侵及漿膜,壁層腹膜受到刺激引起的體神經定位疼痛。約70%~80%急性闌尾炎具有這種典型的轉移性腹痛的特點,但也有一部分病例發病開始即出現右下腹痛。
不同位置的闌尾炎,其腹痛部位也有區別,如盲腸后位闌尾炎痛在側腰部;盆腔位闌尾炎痛在恥骨上區;肝下區闌尾炎可引起右上腹痛;極少數左側腹部闌尾炎呈左下腹痛。
不同病理類型闌尾炎的腹痛亦有差異,如單純性闌尾炎是輕度隱痛;化膿性呈陣發性脹痛和劇痛;壞疽性呈持續性劇烈腹痛;穿孔性闌尾炎因闌尾管腔壓力驟減,腹痛可暫時減輕,但出現腹膜炎后,腹痛又會持續加劇。
2、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最為常見,早期嘔吐多為反射性,常發生在腹痛的高峰期,晚期嘔吐則與腹膜炎有關。約1/3的病人有便秘或腹瀉的癥狀,腹痛早期大便次數增多,可能是腸蠕動增強的結果。盆腔位闌尾炎時,炎癥刺激直腸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和排尿尿痛。并發腹膜炎、腸麻痹則出現腹脹和持續性嘔吐。
3、全身癥狀:初期有乏力、頭痛。炎癥加重時可有發熱等全身中毒癥狀,體溫多在37.5~39℃之間。化膿性、壞疽性闌尾炎或腹膜炎時可出現畏寒、高熱,體溫可達39℃~40℃以上。門靜脈炎時可出現黃疸。
【體征】
1、強迫體位:病人來診時常見彎腰行走,且往往以雙手按在右下腹部。在床上平臥時,其右髖關節常呈屈曲位。
2、右下腹壓痛:是急性闌尾炎常見的重要體征,壓痛點通常在麥氏點,可隨闌尾位置變異而改變,但壓痛點始終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病變早期腹痛尚未轉移至右下腹時,壓痛已固定于右下腹部。當炎癥擴散到闌尾以外時,壓痛范圍也隨之擴大,但仍以闌尾部位壓痛最為明顯。
3、腹膜刺激征象:有腹肌緊張、反跳痛(Blumberg征)和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等,這是壁層腹膜受到炎性刺激的一種防御反應,常提示闌尾炎已發展到化膿、壞疽或穿孔的階段。但小兒、老人、孕婦、肥胖、虛弱病人或盲腸后位闌尾炎時,腹膜刺激征象可不明顯。
4、其它體征:
(1)結腸充氣試驗(Rovsing試驗):用一手壓住左下腹部降結腸部,再用另手反復壓迫近側結腸部,結腸內積氣即可傳至盲腸和闌尾部位,引起右下腹痛感者為陽性。
(2)腰大肌試驗:左側臥位后將右下肢向后過伸,引起右下腹痛者為陽性,說明闌尾位置較深或在盲腸后位靠近腰大肌處。
(3)閉孔內肌試驗:仰臥位,將右髖和右膝均屈曲90°,并半右股向內旋轉,如引起右下腹痛者為陽性,提示闌尾位置較低,靠近閉孔內肌。
(4)直腸指診:當闌尾位于盆腔或炎癥已波及盆腔時,直腸指診有直腸右前方的觸痛。如發生盆腔膿腫時,可觸及痛性腫塊。
5、腹部包塊:闌尾周圍膿腫形成時,右下腹可觸到有觸痛的包塊。
6、皮膚感覺過敏:早期(尤其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