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本專業的學習(研究)對象是什么?
公共藝術專業是國內新興的藝術類專業方向,主要培養在開放性公共空間中進行藝術創造與設計的專門人才,如城市雕塑、浮雕壁畫、景觀創意設計、空間配飾設計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通過專業學習和訓練,能夠掌握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公共藝術品設計及工程施工能力。
我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中,市政建設項目和城市公共場所建設開發如雨后春筍,在城市廣場、園林、景觀等公共場所的建設中需要大量的公共藝術設計的專業人才。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和公共場所消費檔次的提高,設計也從過去偏重于硬件的裝飾設計轉變為重視人的生理、行為、心理的文化空間營造設計,因此它是近年來一個正在成長中的行業。
Q2:本專業主要有哪些核心、特色課程?
核心課程: 二維設計基礎、三維設計基礎、裝飾造型、泥塑浮雕、公共藝術設計、裝飾繪畫、城市雕塑、公共壁畫設計、纖維設計、陶藝設計、漆藝設計、配飾設計等。
特色課程: 浮雕壁畫、漆藝設計、纖維設計等。
Q3:江蘇大學本專業的辦學水平如何?
① 辦學思路擬實行用、學、研一體化辦學模式。將公共藝術專業人才培養切實融入公共場所的建設中去,在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通過學校和社會的緊密合作,實現各類專業人才訂單式培養。
② 師資隊伍。公共藝術專業教學的教師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平均年齡40歲,是一支結構合理、朝氣蓬勃的教師隊伍。在職教師多次獲國家級、省部級各類專業獎項。
③ 教學設備。現有教學樓三座,每座四至五層,擁有數字媒體實驗室、美術教育實驗室、藝術設計實驗室、專業實踐實驗室(其中包括泥塑實驗室、石雕實驗室、木雕實驗室、漆藝實驗室)等,大型儀器設備齊全。
④ 圖書資源。我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包括各類印刷型文獻和數字文獻,經長期積累,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綜合性藏書體系,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應用技術等學科領域。圖書館擁有中外文紙質圖書260多萬冊,電子圖書近100萬冊,中外文紙質報刊3600多種,電子報刊37000多種,全文數據庫34個,二次文獻數據庫15個,為公共藝術專業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
⑤ 教學管理。有科學、完備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的各項教學制度; 擬定了專業課程建設發展規劃,全體教師參與聽課、評課、互評互學,提高教學水平; 抓科研、教研,聘請專家講學,多次舉辦學術研討會,以此帶動教學改革; 開展豐富多彩的選秀課堂,切實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Q4:哪些同學特別適合學習本專業?
審美好、悟性強、有一定文化品位、思維靈活、善于表達溝通、造型基礎好、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適合學習本專業。
Q5:公共藝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什么?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掌握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獨立運用現代藝術設計的思維方式,在藝術設計教育、研究、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藝術設計、教學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門高級人才。
Q6:在本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有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在學習過程中公共藝術專業和環境藝術、景觀規劃、平面設計等專業產生交叉,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Q7:現實中有哪些問題需要通過本專業的人才來解決?
城市雕塑設計、浮雕壁畫設計、景觀造型設計、環境配飾設計、旅游文創產品設計、各類文化創意設計等方面的問題需要本專業的人才解決。
Q8: 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有哪些?
就業去向: 各類藝術設計公司、研究所、學校、工藝美術廠、博物館、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