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技術為主導,強化人機互動、軟件應用、先進制造、自動控制、智能檢測等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為專業方向。服務于國家產業升級、改造、調整,立足于河南高端制造業的發展,滿足于未來工業制造的智能化、個性化、精密化、快速化和軟性制造對機械設計與制造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機械設計及制造基礎理論知識、精通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制造技術、熟知智能制造過程和工藝要求,擁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能在未來工業生產中從事機械設計制造、技術開發、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核心能力
掌握機械設計、機械加工、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一定的產品設計制造能力,具有閱讀和繪制零件圖與裝配圖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計算機輔助產品造型能力,具有機械加工工藝制定及工裝設計能力;計算機建模能力,數控機床操作及編程能力,具備3D打印機的編程及操作能力。
三、主要課程
機械制圖、AutoCAD繪圖、機械設計基礎、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機械制造技術、工程材料與材料成型工藝、模具設計(Pro/E)、三維應用軟件(UG、Pro/E)、液壓與氣壓傳動、數控原理與數控機床、數控加工工藝設計及程序編制、智能制造概論、智能制造系統、三維數字化軟件應用、現代智能制造技術、3D打印快速成型技術、數控編程與加工、自動控制、智能檢測等。
四、就業方向
面向傳統行業,可從事機械產品設計與開發、精密模具設計工作;機械制造工藝規程編制及工藝裝備設計工作;機械加工技術管理及工藝實施的現場管理工作、機械產品質量檢測與分析等工作;通用機械設備的管理、維護及修理工作;數控機床操作與程序編制工作;機械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畢業生可從事機械與模具設計、制造、維修及服務工作。
面向智能制造業,可從事機械產品智能設計與開發工作;3D制造技術、先進加工技術的實際操作;面對未來智能制造業個性化需求特色工作室,軟性制造需求的網絡技術指導及服務;智能檢測及智能控制設計、實施等工作。
五、優秀畢業生
歐明旭,中國共產黨黨員,機電工程學院11級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現就職于“富士康科技集團濟源模具總廠”,擔任機械工程師一職,主要從事模具設計及檢治具設計。
武艷飛,機電工程學院11級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現就職于“河南天冰冷飲有限公司”,擔任巧克力車間主任一職。
張宏陽,機電工程學院11級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14年6月畢業,現就職于河南安強科貿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從事政府采購河南省高校實驗室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