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要是‘老保’真的能跟著人走,那以后我們農民工再也不用‘退保’了,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2009年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一位人民網網友在留言中表達了對這兩個文件的美好期待。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在縣級統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難以完全適應勞動力大規模流動的狀況,導致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在跨地區、跨城鄉就業時,由于無法轉移養老保險關系而只能“退保”的現象。上述兩個《辦法》的出臺,規定了養老保險異地轉移接續的具體辦法,有望從制度上終結“退保”現象,有利于社會保障政策的相互銜接和統籌協調,在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方面邁出堅實的一步。
為何要讓社會保障覆蓋城鄉居民?
社會保障,經常被人形象地稱為“人民生活的安全網”、“收入分配的調節閥”、 “經濟運行的減震器”和“社會發展的穩定器”。作為國家和社會為保證其成員基本生活權利而提供救助和補助的一種制度,社會保障對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是社會公平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新中國的社會保障事業自“一窮二白”起步,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國陸續探索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基本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并逐步完善了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制度。進入新世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步伐越來越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等相繼建立。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這是我們黨在科學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出的新的發展目標。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程度,實現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任務。
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在生活中,每一個人時刻都有可能遭遇各種各樣的自然、經濟、社會等風險,單靠個人或家庭的力量一般難以化解。而社會保障事業能夠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在遇到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等問題時的基本收入和墓本醫療不受大的影響,使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意外災害的群眾有生活來源,滿足基本生存需求。可見,社會保障事業為人民群眾的生存和發展保駕護航,與人民群眾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關,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要求。
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斷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也產生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趨勢。特別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在繼續擴大,城鄉發展不平衡較為明顯。社會保障制度具有調節收入的再分配功能,通過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充分發揮這一功能,彌補市場的矢靈和缺陷,有效調節中高收入群體的部分收入,提高最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標準,從而減少貧困,適當縮小社會成員、城鄉之間的收人差距,讓全體人民都能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在一定意義上,社會保障水平決定著社會和諧穩定的程度。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使得勞動者的就業、生活面臨著更多不確定的風險和壓力,廣大農村居民、農民工等流動就業人群、關閉破產和困難企業職工、退休人員權益缺乏保障的問題日益凸顯,一旦處理不好就容易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完善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為城鄉勞動者提供各種風險保障,幫助他們消除和抵御各種市場風險,避免和緩解因生活缺乏基本保障而引發的矛盾和沖突,從而維護社會穩定。同時,社會保障制度能夠通過開展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方式,協調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有助于營造誠信友愛、和諧共處的社會氛圍,增強社會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
特別是受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提高社會保障程度,有利于擴大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從而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長期以來,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中,消費一直相對不足。據統計,2007年,我國消費率在36%左右,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國家55%的比例,更低于世界發達國家70%的比例。而社會保障與居民消費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發展社會保障事業有助于穩定城鄉居民支出預期,減少他們在養老、醫療、住房等方面的預防性儲蓄,增強他們的消費信心,刺激他們的消費需求。有研究表明,城市家庭每增加一個有保障的人口,家庭消費支出每年可增加1041元;農村家庭每增加一個有保障的人口,家庭消費支出每年可增加483元。因此,現在通過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可以達到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和推動經濟增長的積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