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
一、教學計劃
高校專業教學計劃是按照高等學校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教學活動的規范性文件,它體現了社會對某一種專門人才培養規格的基本要求,是學校組織和管理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教學計劃包括專業培養目標、學習年限(學分總計)、課程設置及其主要的教學形式和學時(學分)的分學期分配。
(一)教學計劃的組成
1.專業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
專業培養目標規定了本專業學生將要達到的總的要求。如工科本科教育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后主要去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設計、制造、運行性、研究和管理等工作。基本規格則更具體地描述了本專業畢業生所要達到的要求。如某工科專業的教學計劃中規定: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自然科學基礎和技術科學基礎的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和初步的技術經濟、工業管理知識,對本專業范圍內的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有一般的了解;具有本專業所必需的制圖、運算、實驗、測試、計算機應用等技能以及必要的基本工藝操作技能;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決本專業一般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工程經濟觀點,受到工程設計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的初步訓練;初步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比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等。
包括學年或學期的起訖、上課、考試、各種實習活動、軍事訓練、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的訓練以及假期的周數及其起訖時間。
(二)學分制教學計劃
學分制教學計劃是在高等學校推行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的過程中相應地制定和實施的。比起學年制教學計劃來,其更加突出了課程板塊,通過板塊調整學生知識結構。整個課程體系由普通教育、基礎教學和專業教學三大板塊構成,總學分一般為160─170學分,其中普通教育50學分,基礎教學70學分,專業教學50學分,普通教育為全校學生均需修讀的課程,包括“政治理論”、“品德與修養”、“軍事與體育”、“語言與技能”和“綜合知識”等五個系列,基礎教學課程由專業基礎課和溝通鄰近學科的課程組成,專業教學除專業教學課程之外,還包括社會實踐與生產實踐等。每個板塊只規定學分,而不限定課程。
二、教學大綱
(一)編制教學大綱的意義
教學大綱是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章節、課題和條目敘述該學科的主要內容的教學指導文件。它根據教學計劃,規定每個學時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實際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規定了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
從形式上看,教學大綱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即說明、正文和附錄。說明部分闡明本門學科的教學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編選的依據、教學方法的提示;正文部分,也即大綱的基本部分,是根據學科本身的邏輯系統地安排全部教材的主要課題、要目或章節,規定每個課題的講授內容、基本論點和教學時數。有的還規定練習、作業、實驗等主要教學環節;附錄部分則列舉各種教學參考書和資料。教學大綱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無論是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選編,授課計劃的制訂,還是成績考核,教學檢查及課程評估都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