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信息工程學院成立于1997年。學院由電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集成電路設計與工程系、智能信息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組成,是深圳大學首批博士點、首批碩士點、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首批省級名牌專業授予單位之一。
學院銳意進取,學科建設成效突出。學院設“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設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點,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兩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點;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3個本科專業,建成本碩博完整人才培養體系。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01年被評為廣東省IT專業首批12個名牌專業之一,2007年被批準為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學院現有兩個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一個省級實驗示范中心——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現有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分室和一個深圳市重點實驗室。學院教師積極申報科研項目,推進產學研,科研創新實力日漸凸顯。
學院凝練辦學特色,不斷推進本科教改,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院積極服務地方經濟,每年均有師生項目參展高交會;開闊辦學視野,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先后與康奈爾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與密蘇里大學開展本科生“2+2”雙學位合作項目,與英國赫瑞瓦特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研究生。加強與業界企業合作,建成多個聯合實驗室,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截止2012年10月,在校本科生1558人,碩士研究生224人,博士研究生3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可申請碩博連讀;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每年均有多人成功考上公務員及在深圳騰訊、甲骨文、中國電信等知名高新科技企業就業;學生創業熱情高,近三年共有14項畢業生創業項目成功入駐校、區級創業園。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76人,其中專任教師55人,博士生導師9人,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9人。教師中有鵬城學者,省級、校級“千百十”人才,市優秀教師等。學院多次被評為先進單位、先進基層組織,多人次獲得教學、科研獎勵。
學院主頁:http://cie.szu.edu.cn/
招生咨詢電話:電子信息工程(0755-26536617),通信工程(0755-22673505),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0755-22673383)
招生咨詢郵箱:電子信息工程(cieee@szu.edu.cn),通信工程(xazhou@szu.edu.cn),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liuhw@szu.edu.cn)
專業介紹:
1.電子信息工程(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廣東省首批IT名牌專業)
培養目標:具備現代電子技術理論、通曉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外語、相應工程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在本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及信息系統開發所涉及的各領域的研究、設計、制造、應用和開發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素質好、基礎好、上手快、轉型快的事業骨干和創新創業人才。學生畢業后可以在信息通信、電子技術、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絡等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開發和研究工作,也可攻讀本校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向的碩士、博士或碩博連讀學位。
專業方向:
(1)信號與信息處理方向,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接受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2)嵌入式電子信息系統方向,熟悉單片機技術和嵌入式系統概念,掌握主流的嵌入式系統開發一般方法。具備利用Linux、Android等主流的嵌入式系統開發平臺完成嵌入式產品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開發、測試、維護、技術支持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3)傳感器網絡信息處理及應用方向,學習互聯網、傳感器網絡中的信息獲取、傳輸與處理的相關理論,熟悉搜索引擎、云計算、信息安全等相關知識,掌握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應用開發技術。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工程數學系列課程、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與程序設計系列課程、信號處理系列課程、自動控制原理、通信原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DSP系統設計、EDA技術、嵌入式系統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
專業特色:本專業為“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廣東省高等學校本科特色專業”和“廣東省首批IT名牌專業”,師資力量強,教學科研成果顯著。本專業非常注重培養貼合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特點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等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2.通信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等方面的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能在通信領域從事研究、開發、設計、制造、運營與維護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素質好、基礎好、上手快、轉型快的事業骨干和創業創新人才。
專業方向:
(1)通信網絡與交換專業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通信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包括通信電子線路、通信原理、通信網絡基礎、信息論基礎、數字傳輸技術、現代交換技術和通信網絡技術等,培養具有通信網絡、交換技術、數字傳輸等專業理論知識,具備通信網絡的規劃設計、網絡運營及相關應用設備的操作維護及其數據配置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2)無線通信專業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包括通信電子線路、通信原理、數字通信、天線與電波傳播、移動通信、多媒體通信等,培養具有現代通信技術、無線通信系統尤其是移動通信等基礎理論知識,具備無線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設計、開發、調測及應用工程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3)光通信專業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通信領域內的光纖通信系統與SDH技術等先進的光通信技術理論,包括光纖通信系統、SDH技術、寬帶接入和全光網絡等最新的技術知識,并受到相關的光纖通信系統實驗、SDH技術實驗及光傳輸測試儀表使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光通信系統和光網絡的設計、開發、調試和工程應用能力。畢業后可以在通信和電子、信息工程等行業從事通信設備、系統和網絡的研究、設計、開發、運營和技術管理工作,也可攻讀本校通信與信息系統或信號與信息處理等方向的碩士、博士或碩博連讀學位。
主要課程:電路理論與應用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電磁場理論、數字系統設計系列課程、信號處理系列課程、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等課程。
主要實踐環節:軍事訓練、專業實習、假期社會實踐、讀書報告、工程實踐(1)、工程實踐(2)、畢業設計。
專業特色:通信工程專業強調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十分重視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得到必要的訓練和鍛煉。畢業生適用能力強,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3.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集成電路設計與系統應用的基礎知識,能從事集成電路產品開發所涉及的系統級、模塊級、電路級和EDA工具系統各領域的研究、設計和開發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素質好、基礎好、上手快、轉型快的事業骨干和創新創業人才。
學生主要學習集成電路與集成系統的半導體物理原理、數字邏輯設計、基于高級硬件描述語言的數字電路和數字系統設計技術、微處理器原理及其硬件實現、FPGA技術與驗證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接受集成電路與集成系統設計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集成電路與集成系統的基本能力。學生畢業后可以在集成電路、通信和信息工程等廣泛領域從事開發和研究工作,也可攻讀本校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等方向的碩士、博士或碩博連讀學位。
專業方向:
(1)大規模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方向
培養目標:學生主要學習從硬件描述語言到集成電路版圖的大規模數字集成電路的設計流程,FPGA設計與驗證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微處理器設計的原理和SOC芯片的體系架構及設計方法。畢業后能從事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以及集成電路工具的研發等工作,也可在電子系統(如計算機、通信、家電等)領域中從事教學和研發等技術工作。
主要課程:微電子學與專用集成電路設計系列課程、高級硬件描述語言與EDA技術系列課程、VHDL與數字系統設計、計算機體系結構、嵌入式系統設計技術、Linux操作系統,數字系統現場集成技術、DSP系統設計、SOC設計方法學、集成電路分析與測試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EDA技術與實踐(1)、EDA技術與實踐(2)、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2)模擬集成電路與全定制集成電路設計方向
培養目標:學生主要學習模擬電路設計的基本流程和設計方法,掌握對CMOS模擬電路常見電路模塊如功率集成電路或射頻集成電路等模擬電路子系統的性能分析、指標分解方法,具備獨立分析、設計、優化電路的能力,熟練掌握集成電路版圖設計工具。畢業后能從事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測試以及模擬集成電路EDA工具的研發等工作。
主要課程:微電子學與專用集成電路設計系列課程、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功率集成電路、集成電路分析與測試、SOC設計方法學、Linux操作系統、電磁場與電磁波、電磁完整性、全定制集成電路設計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EDA技術與實踐(1)、EDA技術與實踐(3)、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專業特色: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是多學科交叉高技術密集的學科,本專業依托中國集成電路應用的前沿深圳特區,通過校企聯合緊跟集成電路工業的發展,以對產業主流技術的掌握和應用為核心目標培養學生,專注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