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的和要求:通過對本章的學習,了解和諧社會建設提出的背景,掌握和諧社會的概念、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和新要求,理解和諧社會建設的主要意義。
第一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概述
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含義和特點
(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含義
1.和諧社會的含義。
從字面上說,和諧是指“配合得適當和勻稱”,社會是指“由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的整體,也叫社會形態”。因此,所謂和諧社會,就是指構成社會的各個部分、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協調的狀態。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所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各方面利益關系得到有效的協調、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創新和健全、穩定有序的社會。具體說,就是一種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點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體現公平的社會。
從利益協調人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化解社會風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通過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來維護社會公平,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社會、行政等手段,抑制收人差距、貧富差距的擴大,重點解決好合理稅負、關心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縮小城鄉收益差距、增加就業等直接關系利益協調的各種問題。當然,公平是相對的,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相適應,但體現不出公平,就沒有正義,就絕對不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彼此友愛的社會。
和諧社會重在各種人際關系的和諧,友愛則是人際關系的一種理想狀態。通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來形成良好的人際環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本原則。社會主義是在人格、權利、機會等方面追求人與人平等的社會,它力圖從政治、經濟等制度上解決社會成員融洽相處的歷史難題。在當前,道德失范、交往失信的狀況還比較普遍。解決這些問題,也要采用系統工程方法,從制度供給、道德規范、教育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組織培育等方面,引導和要求人們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當前重點要治理社會誠信問題。
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運行有序的社會。
和諧本身是一種有序狀態,和諧社會必定是運行有序的社會。社會運行有序,就是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出現偏差時社會糾偏機制能夠及時發揮作用。目前,由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領域等各方面條件的約束,也因為我們努力不夠,作為社會主義題中之意的平等、民主、自由等的實現程度總體上還不高,社會有序運行所需的法律、體制、機制、秩序、規范、組織、管理等還有不少問題,對此,我們必須通過加快民主法治建設、強化秩序規范、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必需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協調機制的發育、健全和完善社會管理體制等途徑,來保證社會安定和運行有序。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是衡量是否建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