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腳濕氣:相當于西醫的足癬。
本病以腳丫糜爛瘙癢伴有特殊臭味而得名。若皮損處感染邪毒,足趾掀紅腫痛,起皰糜爛滲液而臭者稱“臭田螺”、“田螺瘡”。我國南方地區氣溫高,潮濕,發病率高。多發于成年人,兒童少見。夏秋病重,多起水皰、糜爛;冬春病減,多干燥裂口。
腳濕氣主要發生在趾縫,也見于足底。以皮下水皰,趾間浸漬糜爛,滲流滋水,角化過度,脫屑,瘙癢等為特征。分為水皰型、糜爛型、脫屑型,但常以1~2種皮膚損害為主。
①水皰型:多發在足弓及趾的兩側,為成群或分散的深在性皮下水皰,瘙癢,皰壁厚,內容物清澈,不易破裂。數天后干燥脫屑或融合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顯示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
②糜爛型:發生于趾縫間,尤以3、4趾間多見。表現為趾間潮濕,皮膚浸漬發白。如將白皮除去后,基底呈鮮紅色。劇烈瘙癢,往往搓至皮爛疼痛、滲流血水方止。此型易并發感染。
③脫屑型:多發生于趾間、足跟兩側及足底。表現為角化過度,干燥,粗糙,脫屑,皸裂。常由水皰型發展而來,且老年患者居多。
水皰型和糜爛型常因抓破而繼發感染,致小腿丹毒、紅絲疔或足丫化膿,局部紅腫,趾間糜爛,滲流腥臭滋水,胯下器核腫痛,并可出現形寒發熱、頭痛骨楚等全身癥狀。
更多信息請查看醫學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