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脫疽是指發于四肢末端,嚴重時趾(指)節壞疽脫落的一種慢性周圍血管疾病,又稱脫骨疽。其臨床特點是好發于四肢末端,以下肢為多見,初起患肢末端發涼、怕冷、蒼白、麻木,可伴間歇性跛行,繼則疼痛劇烈,日久患趾(指)壞死變黑,甚至趾(指)節脫落。好發于青壯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在《靈樞。癰疽》中即有關于本病的記載,云:“發于足趾,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西醫學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和糖尿病足可參照本病治療。
主要由于脾氣不健,腎陽不足,又加外受寒凍,寒濕之邪入侵而發病。脾氣不健,化生不足,氣血虧虛,氣陰兩傷,內不能榮養臟腑,外不能充養四肢。脾腎陽氣不足,不能溫養四肢,復受寒濕之邪,則氣血凝滯,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經絡阻塞,不通則痛。四肢氣血不充,失于濡養則皮肉枯槁,壞死脫落。若寒邪久蘊,則郁而化熱,濕熱浸淫,則患趾(指)紅腫潰膿。熱邪傷陰,陰虛火旺,病久可致陰血虧虛,肢節失養,壞疽脫落。
本病的發生與長期吸煙、飲食不節、環境、遺傳及外傷等因素有關。
總之,本病是以脾腎虧虛為本,寒濕外傷為標,氣血凝滯、經脈阻塞為其主要病機。
更多信息請查看醫學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