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歲末年關,中國各地的討薪潮會像定期發作的節日病一般集中爆發。為了討薪,曾有人苦苦掙扎在討薪“馬拉松”路上700多天沒有結果,也曾有人回歸二次元,用近乎魔幻的行為藝術呼吁社會關注。在武漢,一群農民工曾跳起《江南Style》騎馬舞“求關注”。據了解,這是因為40多名農民工沒拿到工錢,被逼無奈才“出此下策”。
中國現有2億多農民工,絕大部分是背井離鄉,從事著繁重的體力勞動,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卻是城市建設和社區服務的主力軍。“愁欠薪、怕工傷、無社保、工作不穩定”,是當前農民工所面臨的迫切問題,尤其是“愁欠薪”被擺在首位,因為這是直接牽涉到農民工的切身利益。按照國家確定的2020年城鎮化率要達到56%的指標,今后每年還會有1300萬農民進入城市工作,從這意義上說,農民工所面對的問題將成為相當長時間的一個突出的社會現象。
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他們對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與之不相稱的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農民工的工資經常被無故拖欠。農民工討薪難已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成為一個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工的維權意識與維權能力。
法律知識欠缺是農民工討薪難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普法活動不僅可以提高民工的維權意識還可以增強其維權能力,因為農民工只有學法、懂法,才能用法,發生糾紛以后才能比較理性地行事,也才能降低訴訟活動的各種交易成本。
第二、完善立法,加大對拒不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的處罰力度。農民工提供不出證明自己應得工資的相應證據,有的甚至不能證明勞資關系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單位拒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建議以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對于已建立勞動關系無正當理由拒絕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的主要責任人可處于罰款或者拘留。
第三、縮短訴訟周期,在法院內部設立專門的勞動爭議速裁庭,專門受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案件,快立、快審、快結、快執,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訴訟周期,減少農民工不必要的負擔。
第四、加大對農民工的司法救助力度,在緩、減、免訴訟費上對農民工給予傾斜,真正讓農民工打得起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