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為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在低碳環保、綠色發展、擴大內需、保障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體育產業是指生產體育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提供體育服務的各行業的總和。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部門,具有與其他產業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場效益、講求經濟效益,同時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產業部門的特性。它是一個橫跨生產、服務與消費,兼容公益性與商業性,既具有強大的經濟功能,又能夠產生巨大社會效益的產業。其產品的重要功能還在于提高居民身體素質、發展社會生產、振奮民族精神、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
目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6000美元,但人均年體育消費只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左右,居民的體育消費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體育產業的發展迎來了黃金發展期。作為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產業,也完全有條件成為未來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體育消費人口眾多,加之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對體育產業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體育消費市場總量十分龐大。但是從體育產業供給的角度看,群眾體育設施供應短缺,體育物質產品和服務產品結構單一、種類太少,難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多層次的需求。
而且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存在明顯的“一高一低”的不合理現象,即在體育產業增加值中,體育用品制造和銷售業所占比重過高,而以體育競賽表演業和體育健身休閑業等為代表的體育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低。目前我國體育產業鏈延伸度仍然較短,溢出效應不明顯,體育賽事對周邊旅游、房產、會展、酒店、餐飲等產業拉動效應較低。
具體對應措施如下:
一、完善體育產業政策體系
我國體育產業目前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應進一步完善體育產業政策體系,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稅收、土地等扶持政策,推動體育產業發展。
二、以健康生活方式引導體育消費
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基礎,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強勁的體育消費做支撐。應加強輿論引導,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民眾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體育消費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