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4年5月26日發布的社科院藍皮書《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3-2014》稱,官員形象危機呈“多元高發”態勢,群眾認為2013年形象最差的官員群體依次為:城管、學校領導、醫院領導、村干部、警察、國企領導和民政干部。報告顯示,當前,群眾更加厭惡“貪”和“瀆”的官員。
【標準表述】
[權威論述]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習近平
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習近平
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經常抓、長期抓,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必須全黨動手。
——習近平
反對“四風”,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著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問題,把改進作風成效落實到基層,真正讓群眾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眾滿意的實效。
——習近平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有效途徑,必須聚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匯聚起推動改革發展的正能量。
——習近平
[官員形象危機的深層含義]
從一定意義來說,這樣的形象危機報告是“反四風”的一面鏡子,反映著群眾的喜憎,也寄予著群眾的期待。
不管是官員形象危機集中的五大風險領域,還是形象最差的官員群體,體現出的都是公共權力的濫用,其中的原因反映的卻是深層次的矛盾,值得引起重視。
一是公仆意識淡薄,服務觀念差。城管和學校醫院領導之所以成為形象最差的官員群體,說到底,都是因為服務觀念差,公仆意識淡薄,從而導致公共權力濫用。如城管,由于個別人員執法粗暴,造成的負面影響人所共知。由此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和社會矛盾時常出現。另一方面,透過形象最差的官員群體可以看出,這些群體一個共同的特點,其掌握的公共權力關系人們群眾的切身利益,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二是官員品行不端,理想信念缺失。官員形象危機集中的五大風險領域:“貪”、“瀆”、“色”、“假”、“枉”,是社會的五大毒瘤。導致這種現象屢禁不止的最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的缺失。
[給我們的啟示]
十八大以來,中央掀起了一場反腐風暴,不少貪腐高官應聲落馬。事實證明,反腐之風刮得越猛烈,腐敗官員越無立足之地,民眾對政府也就越有信心。提升官員形象,更要從制度構建入手,對官員行為形成硬約束。制度或監督缺失,就會給官員留下違法違紀空間,法紀嚴明,才能讓官員有所遵循,從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扭轉官員形象危機局面的有效途徑]
一要重視自身形象的建設。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形象、工作作風、工作能力上達到新的境界,以此促使自身形象的進一步發展,進而維護良好的干群關系。官員要維護好自身形象,保護好政府形象,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堅守自己的政治立場,保持一個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經得住“誘惑”,抵得住“美色”,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這樣才能維護好自身形象中.公教育版權。
二要政策的約束和輿論的監督。政府制度要完善,做到內外兼顧。對內應加大防范與查處力度,通過程序的透明化和問責制等堵塞貪污漏洞;開展深入的防腐調查,適時提供合適的防貪建議。對外積極接受外界監督舉報,極力杜絕違法違紀行為產生。嚴格依照相關法律程序,對于官員違法違紀行為嚴肅查處,絕不姑息,確保過程與結果的公平、公正,提升黨政部門的權威性。同時,應提高處理過程的透明度,注重公眾的接受程度,從而提升官員整體形象。
三要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治本清源,讓服務為民更深入、更徹底。結合當前正在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牢固樹立勤政為民、廉潔勤政的意識,正確使用公共權力,當好人們的公仆。這才是扭轉官員形象危機,提升官員形象最有效的途徑。
四要建立更加健康的選人用人和激勵的導向,讓具備“能力本位”、“惠民導向”等“德才兼備”特點的干部涌現出來,使官員專注于實事,真正讓社會獲益;
五要轉變社會治理方式,引導群眾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以服務、治理替代一元的管理,縮小政民的對立面,創造寬松的社會環境。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1.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
2.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3.群眾路線是“執政生命線”
[開頭示例]
1.直白地來說,作風就是一種精神狀態;形象地說,是一種工作習慣;辯證地說,是一種價值取向。作風,就是精神在行為上的表現。看一個人有沒有朝氣,要看他有沒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看一個政黨有沒有發展前途,要看它是為什么人服務、怎樣服務的。對一個國家來說,作風就是一種生產力,而且是最大的生產力。
2.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黨員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和問題在所難免。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視問題、改正問題,不敢主動“紅臉、出汗”,不敢主動“洗澡、治病、排毒”,聽任小疾成重癥。如果長期發展下去,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就有被丟掉的危險,“利器”變成“鈍器”,刀槍入庫、銹跡斑斑,不良傾向就會在黨內滋長蔓延。
[結尾示例]
1.從改進作風密切干群關系,到深化改革激發民生紅利,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以來,為民情懷一以貫之,人民底色日益鮮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即將開始,這也是實現黨的奮斗目標、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必然選擇。堅定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全面小康必將成功在望,中國夢想定然前景可期。
2.俄國作家契訶夫有言:“蚜蟲吃青草銹吃鐵。”吏治敗壞、作風不正,會如蚜蟲與銹一般蠶食我們黨的執政之基。因此,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要求,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制度,讓“軟建設”成為“硬約束”,從根子上改變“生態環境”,鏟除歪風邪氣滋生的土壤,使作風建設成為黨內生活的一種常態、成為黨員干部的一種自覺。